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将军地区钩沉(二)
将军地区钩沉(二)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22年03月30日

将军地区钩沉(二)

 

李  想

 

   (四)那两所中学

    几天前,老舅告诉我顺城区城管局的窗户拆下去了,我没太理会,心想现在这些单位都有钱,动不动就重换窗户,可能要把塑钢窗户换成断桥铝的。昨天老舅又说,那个楼快拆完了,让我比较惊讶,毕竟之前一点也没有听到拆楼的消息,只是一个月前我发现楼内的办公设施在往外搬。这座楼并没什么特殊价值,只是它在我的童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得知要拆完了,我才意识到这座楼拆之前应该给他留张纪念照了。

    这8年来我研究抚顺地方历史,侧重于城建、区划、植被的历史。对于建筑,以前我总是关注解放前的、造型精美的、有历史典故的、标志性的建筑,随着全市这样的建筑被挖掘枯竭,我开始向六七十年代的、火柴盒式的、地点偏僻的、荒废多年的建筑延伸,我觉得当今那些优秀的历史建筑本来就应该是市区保留的建筑,是城市实在历史的门面,需要做的已不仅仅是考证,因为那些建筑的历史已记录在案,更需要的是保护,如何让它们留下来、活起来。但是那些现在看来普通得被忽略的建筑并非它们不是特定时期内优秀的,只是那个时代不允许它们有俊俏的外表恣意地存在于世,让它们与其他年代建筑的共存恰恰反应了年代的垂直运动。

    抚顺市顺城区城管局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火柴盒式建筑,建于1973年,位于新城路西段,建筑坐南朝北,高四层,西南部有拐角,整个建筑呈“L”型。大门在正面偏西,大门上方每层有四个窗户,室内有两个楼梯。这座楼和其他的70年代建筑一样,最初一至三楼外立面为清水墙,四楼为水泥罩面。这座楼外表很普通,2002年外墙镶嵌浅绿色瓷砖后,还是不能凸显出特点,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就要数楼西侧四层楼高的大烟囱了,那代表了将军地区的一段历史——80年代以前没有煤气和供暖。

    其实,这座楼原本不是顺城区城管局,而是比城管局有名得多的“四十一中”。在新城路西段石油医院与亦工街之间,有一个以“四十一中”命名的车站,它是市内主要公交路线1路、14路途径站点,很多抚顺人是从站牌上知道四十一中的。四十一中创立于1974年,是西将军唯一一所初中,接收将军三校的毕业生。由于葛布地区没有初中,也接收葛布一校到四校的毕业生。

3.jpg

    我与四十一中的的渊源,并非通过公交站名得知那么简单。小学时,我在将军三校读书,四十一中就在与将军三校东侧隔一栋居民楼的地方,凡是上学日不论是步行还是坐车我都要路过四十一中的校门前,初中的上学时间比小学早,我走在上学路上的时候四十一中的同学已经坐在教室里了。上午第二节课后是大课间,师生们都在学校操场上做广播体操,这时两所学校的进度基本同步,当将军三校的大喇叭里放出“第二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初升的太阳”,我听到东边也传来类似的声音“第二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中午我回家吃饭或去饭店吃饭每次都能看见四十一中的学生,那时学校周围有许多饭店,还有住在我家附近的一位买煎饼果子的阿姨每天从亦工街车站一路上坡将三轮车推到四十一中门前。

    当时四十一中不少学生不学习,抽烟、喝酒、打架、化妆、染头的不在少数,那时中考分数线比较高,能念到毕业的同学就已经很有忍耐力了,不管学生如何厌倦学习,家长们还是想让自己家孩子有个受约束的地方,就把他们送到了离四十一中不远的抚顺女职专。那时的我天真地以为,我也会像他们一样在小学毕业后就读四十一中,我还想这下上学就能少走两步路了,中午还能够回家吃饭。事实上计划没有变化快,就在我升入中学的前一年,四十一中搬到了原葛布三校,本来离我家不远的中学现在需要坐几站公交车才到,中途还要过铁道,如果赶上火车来不得不等上几分钟。就在四十一中搬到葛布的第一学期,到了开学的日期,学校还没收拾好,只能选择延期开学。在延迟一周后的开学第一天,我到四十一中新址门前观看同学放学的状况,只见他们排着长队灰头土脸地从长满野草的操场上出来,心里顿时感到一股荒凉。

4.jpg

    一年后,我没有选择去四十一中,而是去了东将军的二十六中。二十六中位于辉南路旁,柳河街西侧,是现在将军地区唯一一所初中,创立于1957年。它的西侧同样是一所有历史的学校——将军一校。将军一校的位置从创建初起就没有迁移,二十六中则换了两个位置。如今的二十六中,教学楼建于1995年,整体四层局部五层,操场上修有150米的塑胶跑道和体育馆。原来的教室为操场四周的一圈平房,最后一排平房留存至2007年。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是将军二校,二十六中则在后来作为商业干校和五职三中的位于新城路将军街车站旁的三层苏联楼里,那才是二十六中最早的校址。

    二十六中原址,是一个具有五十年代特色,外墙为清水墙屋顶为人字架,典型的苏式楼,建于1956年,这是建国后为开发将军地区而建的第一所中学。要说起这座楼我非常熟悉,它就在我家不远处,小时候去将军商场在不愿意走市场的情况下经常能看见这座楼。当时五职三中还在,楼的外表已被用水泥罩面,并粉刷成黄色,一楼搭建了用来修车的简易房,二三楼是教室。2006年,市政府决定将抚顺女职专、五职三中、电视中专合并成抚顺现代服务学校后,这座楼就空闲了,直到2014年,建筑经过装修改造,原房顶、楼板全被拆掉重建,只剩下搂的外墙,那时我还以为要拆除,没想到又给简单恢复了。现在这座楼的一楼成为门市房,物流和配钥匙的都在那里。

 我是从一位阿姨口中得知二十六中原址的信息,我刚知道时比较惊讶,我如此熟悉的建筑竟然是我读过中学有关。

    我到二十六中读书时,距离现在只有8年,那一年二十六中正好大修,整个楼换了塑钢窗户,室内刮了大白,外墙粉刷涂料,操场上新建体育馆,新修塑胶跑道,还将大门从领操台前改到教学楼前。之前我也曾路过二十六中校门前,要说对二十六中最熟悉的面貌,还是大修以后的,那会上放学和中午出来吃饭,我从教学楼大门出来,踩着新铺的地砖直奔院大门,然后再急匆匆地走进院大门,迎面走进外墙刷着红涂料教学楼的大门,重复过着一天又一天,直到三年后的夏天,我毕业了。

    现在回想起初中三年的生活,是我学生时代中相对顺遂的时光,七年级下学期一直到九年级毕业都安安稳稳地上学,尽管中间换了一任班主任,我的成绩出现转折,都没有严重的问题,相反让我在十几岁的年纪里拥有过稳步成长的机会。

7.jpg

    时至今日,二十六中的面貌与我在校时几乎没改变,只有南侧院墙靠近体育馆的两棵建校时的老杨树变了样:一棵被砍头,另一棵被彻底砍掉,这一举动不经意间抹掉了学校历史遗迹,也唤醒我的少年美梦。每当我路过二十六中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初中前一年是上四十一中还是二十六中的抉择,进入二十六中后三年的朝朝暮暮,和毕业两年后有一个傍晚因参加活动匆忙回二十六中与老师们的短暂见面。如果说,我的中学时代有什么遗憾,就是为什么不能再努力一点,这样在中考试时就不会因差36分与我想去的学校失之交臂,过后多走了那么多弯路。可是如果没有走弯路,又怎么会在一路上收获那么多风景呢?

    当我走过二十六中的门前,看着紧闭的大门操场上比我小好几岁的同学,不禁想起那三年的自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但我的心依然纯净。

   (五)回顾将军商场

    如今,商场在大街小巷比比皆是,小超市更是星罗棋布。可是几十年前,计划经济下的大型商场是一个地区的中心,在一个区域内没有比商场周围更繁华的地方了。

    我小时候生活的将军地区,就是一个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居民聚集地,只有一家名为将军商场的大型商场。将军商场不仅是将军地区最大的商场,还是将军地区标志性建筑。现存的楼位于将军街西侧,建于1984年,高三层,南北两端各有一个门,一楼有半人高的橱窗,二三楼都是密密麻麻的细长条窗户。商场建成初期外墙镶嵌着黄色瓷砖,阳光下对着周围低矮的平房发出闪闪的金光。

1.jpg

    同时将军商场是我童年中留下脚步最多的地方,我去的次数无法统计,那是因为将军地区虽然区域不小、居民不少,但没有几个可去的地方。西边的雷锋体育场夜市太吵闹,东边的两座工厂进不去,南边的浑河公园只有光秃秃的水泥大坝,北侧的高尔山前棚户区还没拆迁,如果不去将军商场就只能去延吉路的露天市场逛一逛。从2002年到2016年,我与将军商场共处15年,我看着它变化,它伴着我长大。

    最初我得知将军商场,是在我家装大米的塑料袋上,那时,我家的大米放在一张闲置的折叠铁床上,妈妈用一个塑料袋将大米袋套上,用的那个塑料袋恰好是大商集团的,当时的大商集团有两个加盟店:一个是1998年加入的抚顺百货大楼,另一个是2001年加入的将军商场。我想我得知将军商场的那一年应该是2002年。


    这时的将军商场,为了创收,外墙上挂满了广告牌,把黄色瓷砖罩面盖得严严实实。室外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右侧的正门上挂着一张广告牌,上边写着:“新世界,新时尚,新生活”,字的上方有一个太阳,太阳下方有几朵向日葵。当时大楼的正门上也有一张同样的广告牌,后来所有的大商加盟店都有了。

3.jpg

    2002年前后的将军商场南侧窗边,几个类似空调外机的大铁笼子里发出轰隆隆的噪音,实际上商场里只有电风扇,我现在还没弄明白大铁笼子是干什么的。大铁笼子前,有一家卖冷饮的摊主,姓高,人很胖,所以我给他起外号叫高大胖子。夏天时我没少在他那买马金大白糖,买完之后就到旁边的银行中去吃。当时马金大白糖的包装还没有封口,有的买来舔了两口发现味苦,拿去他还给换,现在想想真不卫生。冷饮摊前边还摆着一排儿童摇摇车,一元放一首歌,没见过世面的我坐上摇摇车乐不思蜀,结果我妈的零钱总也剩不下。直到2004年,摇摇车坐不下我了,高大胖子也不摆摊了。

    将军商场的内部,有两个与大门对应的楼梯。一楼,右边的楼梯在超市外,楼梯右侧原来是餐厅,后来改成药房了,左侧是超市,里边卖酒水、粮食、生鲜、调料,还卖面食、熟食。左边的楼梯在超市里,楼梯下有一个豆腐坊。二楼,两座楼梯都在超市内,只是右侧的楼梯在上到二楼的地方有一个专门负责封包的保安,而左侧的没有。二楼有卖服装、洗化、零食、厨具、图书音像、文具玩具,东西很普通,却给我留下太多故事。三楼,我只在四五岁的时候去过一两次,当时这层卖自行车,我妈想让我学学自行车,后来改成台球城就再也没去过。上三楼的人很少,原本宽阔的楼梯被当成仓库堆了一排饮品箱子。

    以上这些并不是将军商场的历史,而是我与将军商场的历史,现有的将军商场的历史资料实在太少。目前只有三本书籍上有将军商场的介绍,很大程度上由于将军商场1984年翻建,到了1986年才开业,而许多介绍抚顺商场的书籍1985年出版,没有把将军商场纳入进来。

    《抚顺商业志》的记载:将军商店组建于1951年,该商店是抚顺地区以副食品为主,综合经营兼批发的大型商店之一。下设4个门市部,1个大棚车,1个批发部,担负着将军地区10万居民和无线电八厂、矿灯厂等60个单位的生产和生活的物资供应任务。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由居民集资组建起消费合作社,名为永安街高级消费合作社,职工20几名。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改名为河北商店,“大跃进”时期改为将军商店,职工130余人。“文化大革命”时期,更名为跃进商店,职工150名。1976年更名将军商店。1984年,抚顺市人民政府投资150万元,对该店进行了总体改建。

    将军商店一楼专营副食品,有鱼肉蛋禽、干鲜果品、糕点罐头、烟酒糖茶、油盐酱醋、豆制品熟食品,并专设回民食品部,经营鲜牛羊肉和清真食品等;二楼专经营日用工业品有针棉织品、呢绒绸缎、服装鞋帽、日用百货、钢木家具、家用电器、自行车等,并设服装加工部。

4.jpg

   《抚顺商业》中记载:抚顺市将军商场是全市最大的综性商场之一,商场大楼分三层营业厅,一楼为副食营业厅,经营各种副食品、水产品、干鲜果品、烟酒糖茶等;二楼经营服装鞋帽、花纱呢料等;三耧经营电、家俱、日用百货等。经营品种为12,00多种。

     抚顺市将军商场的经营方式是批发兼零售。商场的服或施先进、齐全,备有铝合金货架、柜台,营业室宽敞亮,电梯、汽车运输配套,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中国企业登记年鉴—抚顺卷》记载:抚顺市将军商场是大型综合性商场之一,全民所有制企业。现有职工523人,营业面积5,740平方米。营业厅共分三层:一楼厅经营∶各种烟酒糖茶、高级风味糖果、小食品、乾鲜果品和各种果汁、果露、多味饼干以及高中档、干鲜水产品、肉、蛋、禽、干鲜菜、水发货、海珍品等。二楼厅经营∶各种款式新颖的服装、棉毛化纤、针纺织品、床上用品、皮毛制品;四季鞋帽、呢龙缎等。还有各地购进的毛呢料、样式新颖的儿童服装、结婚醴服。三楼厅经营∶全国各地购进的各种电冰箱、收录机、电视机、各种洗衣机、自行车、摩托车、地毯、日用百货、化妆用品、钟表眼镜、文体用品、各种乐器、家用电器、工艺美术、五金交电、化工建材`钢木家俱、土产日杂、医药成品、各种样式的灯具、餐具、饮具等高档商品。


    大楼南侧新建一座批发经营厅,经营各种酒类、小食品、日用百货、化妆用品等。

    书中记载的将军商场,与我小时候去过的是同一个地方,并不是同一家商场,因为2001年将军商场加入大商集团,就更名为大商集团将军店,商场的经营权已经不归抚顺副食品公司所有了。

    关于将军商场的沿革,《抚顺商业志》介绍得最详细,从引用信息中可看出,将军商场组建于1951年,但这只是将军商场的前身,当年将军地区还不存在呢。要说将军商场的建成年份,应该是“大跃进”之后由河北商店更名为将军商店时。一五时期将军地区还未建设,河北商店在抚顺城地区,自然没有将军商场,只有1957年将军地区建设后,次年将军商场才成立。《抚顺商业志》中记载河北商店改为将军商店,我认为将军商店很可能不是由河北商店改的,而是由河北商店分出的。


    将军商店在居民间俗称将军大合社,不是因为商店面积大,而是“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化,毛主席说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我手中没有大合社的照片,只听说大合社是一座平面呈“L”型,坡屋顶上挂水泥瓦的大平房。我家1981年搬到将军来,1984年将军大合社拆迁,我妈对大合社还比较熟悉,她说,大合社拆迁建新楼时,原有的日用百货减价处理拿到对面的将军一校门前去卖,我家还买了好几个餐具。

    将军商店在1984年建成三层楼后,营业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加,更名为将军商场,成为当时抚顺市大型商场。《抚顺商业志》和《抚顺商业》《中国企业登记年鉴—抚顺卷》对此都做了介绍。

    现在看这些将军商场的历史不过在追忆和回顾,因为将军商场已经不存在了。2016年2月29日大商集团将军店闭店,将军店搬走后不久,楼里楼外进行了大装修:地面铺上瓷砖、楼梯更换钢管扶手、外墙添加保温、钢窗变为断桥铝。装修完毕后,国美电器入驻将军店。一楼到三楼卖不同种类的家电。过了一年,左侧的门开了一家生鲜超市,门口热闹起来,右侧的门依然是国美电器,冷冷清清。四年后,国美电器倒闭了,原址改成中国平安抚顺分公司。

    2016年我就想写回顾将军商场的文章,那时我还没学会将历史考证与个人回忆结合的散文,没能把回顾将军商场单独成文。其实,改成国美电器的将军商场已经不能算作将军商场,只是还保留着商场的功能。看在楼顶上还挂着“将军商场”招牌的份上,勉为其难算作将军商场,但是改成保险公司后彻底不能算作商场了,就连楼内的装修模式都成办公建筑了,甚至以后也无法恢复成将军商场。将军商场已成历史。

   (六)将军地区路名来历

    2020年我写了一篇题为《寻找亦工街》的地名考证文章,这是我第一次以探究的口吻去记述地方历史,许多朋友看到后问我将军地区其他马路的来历。其实,将军地区的路名可以说有来历,也可以说来历不明。

    一般来说,南北为路,东西为街。将军地区主要的路有亦工街(原高山路西段)、延吉路、怀德路、新城路、辉南路、梅河路、临江路,主要的街有抚松街(将军三街)、集安街(将军街)、靖宇街、柳河街。延吉南路和将军一、二、四街在将军地区建成伊始还不存在。

    将军地区向前可追溯到沈吉铁路以北的将军堡。1956年前,将军地区还是农村,1953年5月9日,将军堡的铁道南侧有住户迁入,设立将军村,由新抚区管辖。1955年1月12日,将军堡合并到北关街道,开始向城市过渡。1956年8月,城建部门在将军堡以南至浑河的地方规划路网,建设住宅,并将新开发的地方命名为将军街(地区),成为新设立的河北区的一部,正式成为城市。1958年2月,将军街(地区)以集安街为界分为西将军和东将军。1960年两处地方合并为将军公社。在此期间,将军地区的街路命名工作已经完成。

    那么将军地区的街路名称怎么产生的?了解吉林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些马路除了新城路西段(时称公安干校路),都是吉林省城市的名称。到底什么原因,没有资料记载。如今,只有抚松街和集安街改名为将军三街和将军街,其他街路仍保留着原来的名字。

    将军地区还有一组奇怪的街名,其中一条就是广为人知的“亦工街”。这条街经过我的考证,大家得知原来它在泊林铭郡、南山秀水、石化八公司一带,我弥补了此名在地图上的空白。亦工街还有三个“兄弟”,叫亦农街、亦文街、亦武街,就是怀德路、柳河街、将军街。

    这四个路名来自于“亦工亦农亦文亦武”,由来是毛泽东在1966年5月7日给林彪写信,提出各行各业以本业为主,兼学工、学农、学军,同时坚持批判资产阶级。指示发布后,全国各地办起各种形式的五七干校,大批干部、教师和科研人员被下放到农村,参加体力劳动。这种貌似培养社会全才的做法,实际让扰乱了社会分工,原本在有能力的条件下自愿发展副业,现在变为在上级指示下亟待完成的任务。

    将军地区现在还有一些无名路,其他地区少有。将军四街到将军三街有两条,将军三街到将军二街两条,将军二街到将军一街两条,将军一街到将军街一条,将军街到柳河街若干条无名小路。为什么将军地区有这么多无名路?这和当年将军地区平房多有很大关系。50年代将军地区由荒地被开发为住宅区,当时建设的普遍是平房,直到70年代末才开始将平房拆除,建成楼房。最初的平房之间路很窄,没有形成马路,楼房建设后,小巷被扩成马路,但又不是主干路,所以马路没有名称。此外,直到21世纪初将军地区还有一些土路。最近几年,社区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楼宇之间的小道被修成了小马路,这样一来无名路多了起来。

    从历史的角度看,将军地区除了亦工街并没有可深入考证的街路,毕竟建国前这里还荒无人烟,可是将军堡街道住着近十万人,将军地区是全市人口最多的社区,恰巧将军在抚顺地方史考证中还是空白,有必要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