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剑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晨之计在早饭,早饭吃得好,一整天都会精力充沛,黏软香甜的粥是大多数人的早餐之选。《普济方》中记:“米虽一物,造粥多般,色味罕新,服之不厌。治粥为生命之源,饮膳可代药之半。”且不论生命之源、代药之半的功效,光看“造粥多般”四个字,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绿豆粥、紫薯粥、红枣山药粥、黑米枸杞粥……呼之而来的米香让人不禁垂涎三尺。
粥店的种类繁多,大致分为中式、港式、台式,从味道上来说,“甜”、“咸”两种口味呈主导趋势。“甜口”的粥比较受女同胞喜爱,比如消暑降温的绿豆粥。将绿豆和糙米放在一起小火慢熬,熬到锅里滚着泡沫,滚到绿豆“开膛破肚”,期间不停地轻轻搅拌,出锅前撒一把白糖,又甜又滑,满是清新的豆香,对味觉和“胃觉”来说都是一番享受。绿豆也可以换成红豆、黑豆、蜜豆,换豆不换法,同样美味。
除却豆粥,八宝粥也是“头牌”。选十几颗红枣去核,放入即将沸腾的水中,红枣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软烂,再将米、花生、莲子和杂粮放进去,熬成稠状转小火加热,一股极淡的糊味儿飘出时,八宝粥就差不多做好了。红枣补气养血,莲子强心安神,此粥既美味又养生。
“咸口”的粥更受男同胞青睐,比如皮蛋瘦肉粥,做这款粥时人们通常将皮蛋分两次放入,第一次早早放入是为了让皮蛋的咸味更好的渗到粥中,出锅前再倒入另一半皮蛋以增加鲜美的口感。精猪肉切细条,裹着米粒,热气腾腾的粥被舌头轻巧一卷,顺着喉咙势如破竹般涌进胃中,吃饱喝足后挺着圆滚滚的肚子,恋恋不舍地回味……
东坡居士有书帖:“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苏文豪把粥写得秀色可餐,好似寻字便能闻其香。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枝汤桂,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可见粥一路从食用到药用,接着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它与人的关系正像它本身一样绵密浓稠,相濡以沫,这个古老的食物温和从容,不疾不徐的流淌在时间的长河里,它淡泊的性格里储藏着无比的营养,包含着无穷的热量,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有一句歌是这样唱的“水能载舟,亦能‘煮粥’,喂饱了生命”,诙谐之余,一针见血的道出了人们对粥的依赖和依恋,粥如生命之源泉,从一点、一滴、一勺、一锅中生长出骨血肉、精气神,吃极不腻的粥,温柔的陪在我们身边,贴心暖胃,充满了家的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