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抗日烽火
抗日烽火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9日

王平鲁
  义  勇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协助下,东北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各种抗日武装相继建立。
    抚顺地区的义勇军,首先是由东北军退役军官孙铭武、清原教育局学务委员孙铭宸、留日学生张显明和新宾县公安大队长李栋材等,于1931年10月19日在清原县组织的“血盟救国军”。他们在大苏河城隍庙内宣誓抗日,孙铭武用战刀割破手指在庭柱上写下了“血盟救国军”五个大字,这是抚顺地区第一个高举抗日大旗的武装队伍,打响了辽东抗日救国斗争的第一枪。
    继而有清原县南口前华九江率领的民团、原沈海铁路押车警赵亚洲所组织建立的抗日总队、新宾县旺清门区长兼两级小学校长王紫宸领导组建的辽宁农民自卫团和粱希夫等领导的“大刀会”,以及梁瑞凤所领导的朝鲜革命军,他们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充分显示了抚顺地区广大民众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1932年4月21日,原东边镇守使署第一团团长唐聚五在桓仁县宣布成立“辽宁民众自卫军”,自卫军初辖20路军,后发展为37路军,共分为6个方面军,号称有20万大军。
    辽宁民众自卫军在抚顺地区的部队,分别为第一路军(在新宾县旺清门区编成,司令王紫宸);第六路军(在新宾县城编成,司令李春润兼);第十一路军(由新宾县旺清门附近的大刀会编成,司令梁希夫);第二十七路军(在南杂木编成,司令李先翘);第二十二路军(在抚顺县郑家堡子一带编成,司令丁育昌)。还有拟在清原县组建的第十二路、第三十六路军,这些部队后来统编为第一方面军,总指挥为李春润。
    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武装采取了疯狂的军事镇压。他们把抗日人员分为6类:一是所谓的“兵匪”,即以未进关的旧东北军为基础的抗日武装;二是所谓的“赤匪”,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二是“土匪”,日军又称之“马贼”、群众称“胡子”、“山林队”的绿林武装;四是“鲜匪”,主要是朝鲜族的武装武装团体或自治组织;五是“会匪”,指大刀会等民间武装;六是“思想匪”,指爱国知识分子等团体。
    日军对抚顺地区最大的一次血腥镇压是平顶山惨案。1932年9月15日,即中秋节之夜,辽宁民众自卫军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1周年,组织了进攻抚顺之战。自卫军分三路进攻,当夜以梁希夫为首的第十一路军、大刀会等一举攻进杨柏堡大桥附近,杀死杨柏堡日本采炭所所长渡边宽一,火烧了日矿安全房、汽油库和无线电台等设施。事件发生后,驻抚顺日本奉天独立守备队第二中队长川上精一、抚顺宪兵分遣队队长小川一郎等,认为平顶山村居民与大刀队暗中有勾结,竟于9月16日血洗了平顶山和千金堡,集体屠杀了我3000多名无辜同胞,制造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工  作
    辽宁民众自卫军成立后,中共清原县委等党组织便派出王仁斋、刘三春、蔺秀义、李益文、李青、金山等一批党团员到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九路军中工作。第九路军司令包景华任命王仁斋、刘三春为上校政治教官、蔺秀义为营长、李益文为参谋长、李青为政治大队长。同时,中共的外围组织互济会、农会等也派出五六十人到九路军工作。中共清原县委还派出团员任宝栋、于宝泉等自卫队员做第六路军联络员。在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一方面军进军奉海线时,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中共清原县党组织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1932年10月7日至10月底,日本关东军伪军三万多人,对辽东、吉南地区的辽宁民众自卫军发动了空前大讨伐。李春润所部与日伪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于11月初率余部冲破重围,南下凤城一带抗敌。
    此时,自卫军第九路军中的共产党员王仁斋等,在该军失败后,挺身而出,联系了几十人,成立了海龙游击队,并活动于清原、柳河、海龙一带。而后朝鲜族特务队粱瑞凤部在旺清门地方,派出金小默等到磐石县与东北人民革命军联络,准备建立联合战线。当东北人民革命军开辟南满抗日根据地后,许多自卫军官迅速投入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和抗日联军中。
    自卫军第一方面军第三旅旅长苏子余,报号“不服劲”,将残部40余人拉回清原县南山城,继续抗日救国。1933年春回到新宾,与朝鲜革命军一起活动,并聘请了一名朝鲜独立党员做政治委员,但朝鲜革命军负责人牺牲后,这名政治委员也不知去向,迷惘之时,杨靖宇率领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来到新宾,苏子余立即前往联系,被杨靖宇任命为自卫军大队长,后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团团长,转战于辽东各县。
    活动于新宾县红庙子、榆树地区的自卫军团长李相山、高唯国等部在桓(仁)兴(京)边界的老秃顶子一带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李相山为人民革命军第一师副官长,高唯国为独立第十三师师长。
    自卫军排长赵文喜,召集几十人上山成立山林队,报号“大喜字”,打击日伪军。1934年率队加入人民革命军,被任命为自卫大队长,又称红军大队长,从此在辽东一带远近闻名,最终英勇牺牲。
    自卫军第十一路军团长王子阳的卫队长倪永林,在旺清门一带报号“青山好”,1935年6月率400余人接受杨靖宇改编,被委任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七支队司令,193年壮烈牺牲。
    辽宁民众自卫军营长赵宝忱,在自卫军失败后,到新宾旺清门地区活动,不久参加了杨靖宇所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被任命为支队司令。
    原自卫军军官朱海乐,在新宾县苇子峪附近接受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自卫大队长,后任独立十一师师长。
    至1935年前后,抚顺地区的辽宁民众自卫军残部,大部分都加入了中共所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及后来的抗日联军,许多人为抗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联  合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明确提出了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使东北党组织在政策、策略上发生了具有转折性的变化。
    1933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候补委员、省委军委代理书记杨靖宇到南满视察,整顿了由王仁斋所领导的游击队,改编为中国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队长王仁斋,政委刘三春,继续活动在清原、海龙、山城镇一带。9月,根据中共海龙县委指示,这支队伍向辉南、磐石方向进军,准备与磐石组成的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会合。
    1933年初,因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主要领导牺牲,经中共磐石中心县委请求,中共满洲省委批准,杨靖宇出任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即磐石游击队)代理政委,后任政委。1933年9月18日,根据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将磐石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杨靖宇任独立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独立师下设一、三两个团和政治保安连,不久又成立了少年营。
    1933年10月27日,为了粉碎日伪军的“讨伐”,从外线打击敌人,开辟新的游击区,杨靖宇亲自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司令部和三团渡过辉发江,挺进南满,直插敌后。11月下旬,杨靖宇率部抵达辽东山区清原县和兴京县湾甸子区一带活动。
    中共清原县党组织在杨靖宇率部进入该地区后,立即与他们接上了关系。在党的领导下,当地群众积极给部队送情报、筹集粮草、购买物资、派向导带路,掩护伤病员和向部队输送兵员。同时,地方党组织还配合杨靖宇在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反日会,吸收抗日斗争中涌现的积极分子入党,壮大党的组织。
    1934年2月,杨靖宇率军经岗山转进兴京和桓仁县边界地区,并来到桓仁县外三堡(今新宾县大四平乡一带)和兴京县的杉木厂、碗铺、哈塘沟等地,以此地的大山老秃顶子为依托,创建了桓(兴)、兴(京)抗日游击区,群众称为“红地盘”、“中国地”,随后又将清原、柳河、本溪、宽甸及抚顺县农村连成一片,形成辽阔的游击区,群众称之为“红色区域”。
    1934年4月1日,在蒙江县陈家蹚子,杨靖宇主持召开了有20多位南满地区抗日山林队首领参加的会议。会上通过了联合作战条例,组织抗日联合指挥部。大家一致推选杨靖宇为总指挥,李红光为参谋长。山林队首领隋长青被选为副总指挥。
    1935年3月,在兴京县红庙子谷场沟里,杨靖宇召集十几支山林队首领开会,在会上陈述了抗日救国,共同对敌的道理,宣传了《抗日联合宣言》的内容,希望各队首领回队动员大家联合抗日。5月,杨靖宇率队返回兴京县,在查家堡又召开会议,十几支山林队的首领一致赞同联合,杨靖宇随即将他们改编为一个游击大队,给各中队长都发了委任状,这次改编近千人,影响非常深远。由于人民革命军贯彻了统一战线的方针,抗日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抗日武装纷纷投奔杨靖宇领导的人民革命军,使党领导的军队成为抗日的主力军和核心。
组  织
    1934年夏,在独立师再次进入兴京县境时,中共满洲省委曾派傅世昌(前团省委巡视员)来到兴京、清原、桓仁等地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党的地下组织,配合部队开辟游击区。1935年初,南满临时特委又派人民革命军独立师三团政治部主任李明山到这一地区加强工作。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1935年5月,成立了中共桓兴县委,由傅世昌任书记,傅世昌调出后,由李明山任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长。
    1935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从第二军调来女干部朴金华充实中共桓兴县委,担任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下设区委,区委以老秃顶子为中心,先后在兴京县岔路子、红庙子、木头伙洛建立了党支部,并建有岔路子、蒿子沟等党小组;桓仁县建有高俭地、海青伙洛、川里等党支部,大四平村(现归新宾)还建有党小组。党组织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
    经过中共桓兴县委及其领导下的各级党组织的大力工作,“红地盘”里的各阶层群众都积极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中共南满省委机关也于1936年冬迁到新宾县四平街黑坑大地 (今新宾县大四平镇黑牛煤矿),以后又于1937年5月迁至桓仁县牛毛沟西岔,一直在桓兴边界地区活动,直至1938年春被敌破坏。
    1934年8月,中共清原县党组织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购买胶鞋、毛巾等物品,被汉奸何永浩告密,中共党员李判相、朴万秀、臣石山3人被日本守备队和伪警察押至清原县城杀害,清原县党组织又一次遭到破坏。
    1934年11月5日,中共南满临时特委成立,12月5日成立了中共通化中心县委。通化中心县委选派金成七恢复组建中共清原县委。金成七病逝后,由李奎恒主持中共清原县委工作。在李奎恒的领导下,中共清原县委不仅在本县境内做了很多工作,还把党的工作发展到东丰、柳河、海龙、开原及兴京县湾甸子等地区。
    为了加强辽东游击区的建设,巩固根据地,桓兴县委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还在兴京、桓仁一带组建了许多支农民自卫队(又称游击大队、游击连)。这些队伍大部分由当地贫雇农组成,也有一些中农,少数由山林队改编。装备多是土枪土炮,成员年龄在20~50岁中间,年龄较小的编为青年义勇军。
    1936年秋,兴京县大四平村组织了民主联合政府,对外称“政治委员会”。选出主席张德山、副主席杨林芳,下设自卫、财粮、教育、组织等6个科。8月,在桓仁和兴京县边界的小青沟北沟老李家,成立了桓兴乡政府,经中共桓兴县委书记批准,任命姜东魁为乡政府主席,并任命了组织部和宣传部长。
奋  战
    1934年冬至1935年初,日军向南满地区发动所谓“第三期讨伐”。日军及伪军混成第六旅进驻兴京县境,并派第四团团长邴桂五率骑兵到老秃顶子周围“讨伐”。
    2月,一师五团团长李明海在与“讨伐”队作战中牺牲。
    同月,杨靖宇率领军部保安连于曲麻菜沟没伏,堵截日本军汽车40余辆,击毙押车的日军金全大尉等人,缴获大批物资,并散发给附近贫苦农民。一军少年营政委李敏焕假充永陵守备队大队长长野田,给驻苇子峪伪靖安军三连五连长打电话,命其带领全连士兵到永陵街接受检阅。随即将机枪连、少年连200人埋伏在敌人必经之路的何家甸子,140名敌人未及还枪,便全部被俘。少年营缴获枪支120余枝,军装数套。
    3月17日,李敏焕率少年营在猫脸地方埋伏,待日本守备队乘3辆汽车由县城开过来,战士冲出,打毁汽车,敌人下车抵抗,战斗1个多小时,得到兴京县城敌军增援,少年营撤出战斗。
    4月,人民革命军600余人集中到兴京县分神树岭,准备召开大会。日本守备队骑兵200余人和伪军100余人,分乘5辆汽车.从哈塘沟前来讨伐。杨靖宇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分二路和敌人展开战斗,自己率部队在姜岗阻止敌人,战斗近一天,敌人死伤无数,竟将沟门三间大庙的30块门窗板拆下来抬运伤兵。傍晚,敌人不得已撤到蒿子沟,人民革命军连夜转移。
    同月,李敏焕率机枪连、少年连200余人,在三道关杜家店附近,袭击伪军邴桂五骑兵团第四连,俘敌45名,缴获机枪1挺,步枪49枝。
    在这次反“讨伐”中,人民革命军一师和各地方自卫队还先后在范家街、鬼天门、大北沟、边里村、小堡、白家堡、老戏厂、洼子沟等地与日伪军进行了多次战斗和交锋,至4月底,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期讨伐”。
红  光
    1935年5月,东北人民革命军参谋长、第一师师长李红光率少年连、保安连100余人,由柳河县再次进入兴京县境内。这天,在陡岭南蒿子沟一个破房框里,李红光主持召开了纪念为粉碎伪军“第二期讨伐”而牺牲的抗日烈士大会。会后,部队沿山路向老秃顶子一带转移。12日中午,李红光率队由查家堡子到橙厂,经过分神树岭到嗄叭寨,与样子沟开往平顶山的日本守备队和伪兴京警察中队在老道沟岭遭遇。当发现敌人时,双方距离已经不到30米,敌人几次向山上冲锋,均被打了回去。战斗从下午4时许到日落西山,李红光在山岗上指挥战斗,当他举起望远镜观察敌人的机枪火力点时,敌人的机枪子弹打进了他的胸膛,他的4名警卫员急忙把他抬下阵地,翻过老道沟岭送到抗日游击根据地海青伙洛村,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不幸牺牲。他的遗体由一师后勤部长韩震同志负责,在老百姓家购买一口白皮棺材,秘密安葬在兴京县红庙子乡大青沟里大黑瞎子望一株核桃树下,时年25岁。
    李红光是杨靖宇的亲密战友,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创始人和杰出领导人之一,优秀的中国兆产党党员。噩耗传来,杨靖宇十分悲痛,认为“这是红军的严重损失”。毛泽东说过:李红光:“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李红光牺牲后,由第一师副师长韩浩接任师长职务。韩浩率领一师在兴京、桓仁、通化一带南征北战,打了很多胜仗。8月,韩浩接到日本守备队一部由大泉源去桓仁的情报,立即率领一师和附近的友军到兴京东部的岗山二道沟一带设埋伏。敌人进入埋伏圈以后,他带领部队与敌激战,打死打伤敌人30余名。不久,敌大批援军赶来。韩浩当机立断,带领战士们猛冲猛打,冲破了敌人包围圈,后进军至通化境内的刘家街附近时,与敌追剿部队发生激战,韩浩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0岁。
三  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成立后,1936年4月,第一军军部、教导一团,一师二团、六团,在集安县二道崴子歼灭了伪军骑兵教导团,缴获迫击炮、轻重机枪、马步枪等一批武器,杨靖宇等首长决定,利用缴获的武器装备,在兴京组建一军第三师。5月,一师二团、五团、桓兴游击大队及兴京地方农民自卫队500余人集中到兴京县平顶山乡倒木沟里,正式组建了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参谋长杨俊恒、政治部主任柳万熙。三师成立后,以兴京、清原、抚顺县为主要活动区,进出于桓仁、柳河、西丰、开原、铁岭等辽东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
    1936年6月,三师由兴京县岔路子出发,经苇子峪西厢大堡向抚顺挺进,在棒棰砬子附近,收编了有抗日要求的山林队程国均部300余人。7月间,王仁斋部和苏子余部配合攻打了上哈达,接着率部袭击了抚顺市东部搭连咀子伪军,又打了南杂木伪军。1936年3月20日,中共抚顺党支部成立。王仁斋师长派徐金到抚顺市建立地下联络站,加强抗联与抚顺地下党组织的联系。8月,三师开到抚顺县眼望山一带,经过三师干部的抗日救国宣传,当地很多贫苦农民踊跃参加抗联部队。之后,三师又挥师西进,经下海浪、杨家街、长山子,在汤牛沟附近与日伪军相遇,进行了激烈战斗。
    8月下旬,三师回到兴京,在关家堡子,王仁斋师长召集山林队“占东边”、“双虎”、“海林”和朝鲜族独立团首领开会,研究联合作战事宜。伪兴京县警察大队前来围剿,驻防清原的日军忽路部队也前往配合。三师和山林队发现后,立即部署伏击应战,敌人大败溃逃。
    9月,三师一部在兴桓公路的梨树沟门,伏击伪军运输队,缴获满载军用物资的大车22辆,为部队补充了给养。在与日伪作战的同时,抗联三师还在清原县境收编了山林队“金山好”部400余人,使抗联二师部队达千余人。
    抗联三师在兴京、清原、抚顺县境内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英勇业绩,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给抚顺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们是“我们的三大队”。
败  邵
    1936年6月,抗日联军第一军与第二军在通化县回头沟会师,组建了中共东南满省委。临时省委书记杨靖宇、副书记魏拯民,组织部长李东光。日军对中共东南满省委的建立和一、二军的联合,十分恐惧和仇恨,把杨靖宇及抗日联军第一军称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称老秃顶子周围为“癌肿地带”,加紧了对抗联第一、二军的军事“围剿”,他们利用铁杆汉奸邵本良,妄图与杨请宇一决雌雄。
    邵本良,土匪出身,钻山30余年,仗着好枪法和谙熟东边道山区地理,为张作霖所赏识,当上了团长。他的老三团,外号“大尾巴队”。因为他和部下怕山里潮湿患病,每人屁股后都挂一块獾子皮。这个团的兵,多数是土匪,手使“双枪”,即一杆步枪和一杆大烟枪。他们无恶不作,到处杀戮无辜百姓。“九一八”事变后,邵本良就投靠日军。1932年,邵本良因镇压辽宁民众自卫军有功,受到日军器重,委以少将旅长和东边道“讨伐”司令。日军对他重用,他受宠若惊,一心要为日军立汗马功劳。但是,几次和杨靖宇部队遭遇都吃了大亏。邵本良曾暴跳如雷的发誓:“有我邵本良,就没有杨靖宇。”
    1936年初,日军三木司令官指挥第十师团奉天教导团,与邵本良配合,大举向抗联一军进攻。杨靖宇决定采取牵牛鼻子战术,歼灭来犯之敌。在杨靖宇亲自指挥下,抗联一军军部和一师轻装急进,从柳河出发,沿龙岗山脉经兴京县境奔桓仁,又从野猪沟再次引敌至兴京境内,沿途在谷仓沟、白家村、大琵琶庙等地反复停停打打,牵着敌人在桓兴边界兜圈子,使敌人疲惫不堪。
    南满讨伐司令三木中将,见抗联部队走多打少,便调集一个旅、两个团的兵力,把一师包围在老秃顶子,企图在一军军部前来救援时,聚而歼之。杨靖宇将计就计,用佯攻战术,使一师从老秃顶子突围成功。
    1936年4月30日,一军来到本溪县东部的赛马集山区。这里山高路隘,地形险要,军部决定在此给邵本良部以毁灭性的打击。邵本良部伪军自尾追抗联以来,虽多次被击退,但仰仗有日军撑腰,仍穷追不舍,妄想争得头功。在飞机侦察未发现异常的情况下,邵本良和日本顾问带领司令部、1个加强营和1个炮兵中队共800余人从分水岭匆匆赶来,闯入梨树甸子大东沟的抗联伏击圈中。杨靖宇军长指挥抗联和地方武装对邵本良的大部队展开突然袭击,不到半天时间,邵本良部500余人被歼灭。炮兵中队长菊井少佐当场毙命,日本指导官英俊志雄躺在死尸堆里装死侥幸逃脱,邵本良也身负重伤,在20多人掩护下逃回沈阳。这次胜利,轰动了整个南满,鼓舞了南满人民的抗日斗争士气,打击了日伪军的疯狂气焰。
西  征
    1936年5月,杨靖宇从日伪报纸上看到“共匪”部队在热河一带活动的消息。为了打通东北与关内的通道,关内党组织取得联系。6月,经一军部决定,组织部队西征,计划跨过辽河、直插山海关、热河,与那里的八路军会师。这次西征,以抗联一军第一师为主力,外加少年营等近500人。西征前,抗联一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在兴京边界的西河掌村主持召开了一师连以上干部会议,对西征工作进行动员。驻兴京猪头伙洛及西河掌、大小马蹄沟、窟窿榆树等地的抗联部队分别做了西征前的准备工作。6月中旬,各部队同时向老和尚帽子山集结。而后,将部队拉到本溪县蒲石河进行了整训,开始首次西征。从草河河过安奉路,奔凤城,历时1个多月,沿途遭到日伪军围追堵截,此次西征未能成功。7月中旬,部队陆续撤回到桓兴根据地。
    1936年11月上旬,杨靖宇决定由第三师从北路再次西征。这次总结了第一次西征失败的教训,确定在冬季辽河封冻之机,用骑兵队快速通过南满铁路和辽河,一直冲到热河。三师在兴京地区对这次西征做了较充分的准备,配备了马匹、武器,组成一支400余人的骑兵队。11月下旬,三师师长王仁斋、参谋长杨俊恒带队,从倒木沟出发,经兴京县岔路子、榆树、夹河、清原县大莱河、南口前等地,疾奔铁岭县李千户屯,穿越南满铁路,冲破敌人重重封锁,抵达法库县三面船石佛寺辽河岸边。但当年气候反常,辽河不仅没有冰封结冻,反而波涛汹涌,难以渡河。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部队损失极大,只好绕道返回。
    两次西征虽未能达到目的,但它却是东北抗联一军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军事行动。抗联一军的西征,与关内的抗战遥相呼应,为促进全国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扩大了抗联的政治影响。
七  七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国抗战开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发表了《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号召“我东北全体同胞,应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原则”,“为争取祖国领土完整而战”。
    7月中旬,第一、三师于兴京县小那沟里召开会议。经研究决定,袭击抚顺火车站,在旅客中造成影响,通过他们向关里传播抗联坚持抗日的消息。在抚顺县委张佐汉、王绍纯的配台下,一、三师部队经百花岛、五龙等地,当天下午开始进攻市区,进占了永安桥和黑帽子衙门(今劳动公园附近),战斗进行了2个多小时。到袭击目的后,部队撤出战斗。这次战斗造成了空前的政治影响,震撼了抚顺地区及关内外。
    7月16日,杨靖宇率军部直属队约150余人,从桓仁向北挺进,准备袭击奉吉线铁路的日军列车。途经兴京县永陵皇寺村南时,遭到日本守备队的堵截,双方激战6个小时,中共东南满省委组织部长李东光、教导团安昌勋政委等20余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杨靖宇指挥部队奋力突围,于当晚转战清原。
    7月17日,抗联三师得知,日本侵略军园部师团东边道“讨伐”队陶田少佐,携带本部官兵20余人乘坐清原县公署的一辆汽车,到清原南山城、甘井子等地指导“讨伐”,巡视防务。三师在政委周建华和政治部主任柳万熙的带领下,秘密埋伏在七道河子新沟一带,当敌人汽车返回时,战士们勇猛出击,柳万熙拿起轻机枪首先冲到公路上,将两名准备上车逃跑的日本军官击毙,此次战斗消灭日军少佐以下官兵20余人,缴获长短枪20枝,战刀6把,掷弹筒1个,还有军袋、地图、望远镜,并烧毁汽车l辆。这次战斗后,杨靖宇亲自到清原县沙河子慰问参加伏击战的三师官兵。
    在清原活动一段时间后,杨靖宇又率部返回兴京。8月6日夜里,天降大雨,杨靖宇率军乘雨夜袭击了东昌台警察分驻所和住在这里的治安队,为老百姓出了恶气,狠刹了日伪的威风。
    秋收时节,抗联三师政治部主任柳万熙得知,清原县湾甸子伪警察署日军指导官黄谷带领伪警察队、自卫团,武装押送老百姓到大庙一带收割庄稼,便于次日清晨率部埋伏在八宝兰子沟口的杨树林子中,当8点钟左右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时,抗联阵地的机枪、步枪突然开火,日军指导官黄谷以下15人被击毙伤俘。
转  战
    日本侵略者为了镇压抗日力量,巩固他们在东北的统治,采取了各种方法对付抗日联军。他们把清原、西丰、东丰、铁岭、开原、梨树、海龙等七县的日伪军和地方反动武装纠集到一起,组成所谓“七县联防队”,还用“蓖梳山林”、 “铁壁合围”等战术,对抗联部队大肆“讨伐”。在兴京、桓仁等县实行所谓“治安肃正”计划,成立清乡委员会,集家归屯,实行法西斯“保甲制度”,十家连坐,藉以割断抗联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以便消灭抗日联军。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统治下,一军进入了艰苦的斗争阶段。1937年10月中旬,三师各股小部队集中于清原县莫日红山、筐子沟等一带休整。为了解决粮食、弹药的补给,一天,师长王仁斋带领战士小朴和李大个子,去筐子沟岭南杨大堡筹集子弹,行至钓鱼台,遭到敌人便衣队包学兰的袭击而英勇牺牲。王仁斋牺牲后,在清原活动的三师活动进入低谷,在兴京境内活动的抗联部队也撤到老秃顶子密营。
    当时一军以老秃顶子为中心,在兴京县滚兔岭、青山磨石沟、后阳沟、大小黑瞎子望、碗铺、响水河子、岗山、红庙子兔洞沟等地建立了十数座密营,在清原建立了大苏河、南山城、柳木桥等密营,同时还设立小型兵工厂、被服厂、粮库、野战医院等,对抗联部队安全越冬和后勤保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37年12月21—23日,抗联一军军需部长兼一师政治部主任胡国臣、一军政治部主任安光勋先后被捕,叛变投敌,出卖了中共南满省委机关,中共桓兴县委遭到破坏,原县委书记傅世昌等人落入敌手。特别是1938年6月,一师师长程斌的叛变投敌,给抗联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更大的困难。
    1938年7月,杨靖宇同魏拯民等抗联第一路军主要领导干部在辑安老爷岭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第一路军主力向东北部山区转移,活动在兴、桓两县的抗联一师一部奉命掩护抗联家属向柳河境内转移。一师特务连全指导员接到命令后,在兴京县旺清门伏击了3名驱赶村民到江南种“官地”的警察后,率部从二道沟向北撤走。
    1938年12月,杨靖宇为了摆脱尾追之敌,派警卫旅一中队长范德林,带30余名战士,携4挺轻机枪,穿插于老秃顶子游击根据地,诱敌于草帽顶子附近。一天夜里,抗联冲入敌营袭击敌人后,迅速向北撤去。
    至此,在抚顺地区奋战5年之久的抗联一军一、三师指战员全部撤出抚顺地区。5年中,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辟了以老秃顶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并以此为依托,深入农村,广泛地发动群众,建立了抗日政权和抗日组织,组建了党的组织,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在抚顺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打击消灭了日伪军的有生力量,对整个东北和全国人民抗日斗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的英勇斗争,是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