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平 遥 记
平 遥 记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18年05月31日

荣庆海


    人生,本是一场义无反顾、无法回头的穿越。

                            

——题记



    我时常会想,岁月稍纵悠长,轻重缓急均有它的魅力。与其感叹在时间的长河里,人去人来,境况变迁,不如远离城市的膨胀燥热,珍惜体会人生百味。于是,十月中旬,避过了国庆长假的喧嚣,我决定赴山西平遥,来场穿越之旅。



    Z194次列车傍晚自沈阳出发,清晨到达石家庄。得益于2009年通车的石太客专,不过两个小时,便抵达了山西省会太原。然世间事往往有所得失,这般便错过了老石太铁路途经娘子关的大好风光。大抵人生亦是如此,遍布岔路口,选了这条,就失了那条,这是规则,只能接受。

    当火车穿越太行山脉,天色蒙蒙亮,遍布沟壑的黄土山坡,粗犷,却又透着精心雕琢的美,一刀一斧,精确到位。山西大地随处透着的历史厚重感,让我不得不对平遥神往。

    大步迈出平遥火车站,迎接我的,除了受限的视野,就是扑面而来充满颗粒感的空气和热情的人们。当然,掺杂着利益的热情,于异乡的游客而言,也好过冷冰冰的真诚。这一切都无损于我的游兴。

    客栈老板驱车来接,自是为我省去了不少麻烦。坐在车内,目之所及,灰突突的建筑物,逼仄的道路,遍地的机动车,一度令我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平遥。

    直到一座古老的土城立于我的眼前,朴实,又是如此令人神往,如同素女,半掩面纱,留下回眸的瞬间。我不禁屏住了呼吸,努力的抬头,只为看清它的全貌。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凝固。伴着短促的鸣喇叭声,客栈老板一个熟练的转弯,东侧洞开的城门,便活生生吞噬了我。



    平遥古城迄今已有2800年建城史。城墙是黄土夯筑,墙上留下凹凸不平的垣印虽然棱角全无,却显露出朴素自然之美。客栈老板介绍城墙上裸露的黄土,看似脆弱,极易尘化,但事实上任凭再大的风雨也无法使它屈服,更不能用现代工艺去修缮。我不禁感叹土生万物,给人以生存,给城以生机。虽经多年风雨侵蚀,仍然如此傲然屹立,不时流露出当年的风采。

    细细想来,历史不也是这个样子吗?!要么接受它原原本本的德行;要么精心地用当时的逻辑来描述它。而在重绘历史的过程中,难免不夹杂执笔者的主观意识和情感,再难呈现原本的样貌。我注视着凹凸不平的城墙,心想,平遥城,应该是还活着的了。

    探访一座有故事的古城,我选择了用脚步踏遍它每一条小街小巷。巷陌纵横交错之中,历史的脉络渐渐清晰起来。明清时期北方县城的建筑院墙高大,阻碍了视线,屏蔽了方向;抬头只有寸地天空,低头只有青石板路。行走在这样的巷子里,惟有遵从心的指引。没走多远,我就迷失在这幽深小巷。其实,说是迷失,不如说是沉溺。随着店铺、人家的不时出现,我的脑海中也不停地勾勒出一幅幅臆想的城池地图,映照旧时平遥人的生活。偶遇平遥县署升堂审案、镖队护镖出行、小吏半夜巡城,彼时的我,似乎穿越了。



    轻风吹过黄土,土层慢慢剥离,露出黄土之下的人家,露出了一片片灰瓦,也露出了平遥王兴公镖局的故事——《又见平遥》。

    《又见平遥》,我既是看客,也是亲历者。在“行走式”的观演中,没有坐席,没有舞台,我不时被演员环绕,转身变成旧时平遥的百姓与“过去”对话。这是一个中国人才能懂的故事,或者说,只有中国的土地上,才能够生长出这样的故事。

    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远赴沙俄,誓要保回票号王掌柜家族的唯一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镖师全部客死他乡。而王家血脉得以流传。

    《又见平遥》那古城墙上,镖师们在真诚地讲述自己用生命成就信与义的故事。232名青壮年镖师为了一份责任,为了一句承诺,抛下恋人,舍去妻小,搭上性命,只为保护王家唯一的血脉得以延续。古城墙上,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回家,我要回家”,让化身为平遥百姓的我,明知是在煽情,却又不得不动情。站在我身侧的232名镖师的恋人、妻子、母亲内心是何等纠结、苦涩,她们的泪滑过脸庞,却不知怎的,我的心也跟着潮湿了。

    西方人尊崇“自由”,中国人追求“归家”。赵东家客死异乡,漫天雪夜“他”不停地狂奔,寻找归家的路。“他”渴望看一眼离家时,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告诉儿子,父亲来不及爱他;“他”渴望拜一拜,宗祠里供奉的先人,告诉祖辈,子孙兑现了承诺。赵易硕的狂奔是对“回家”的深刻阐释。

    在中国,一句“回家”,就足以换得千呼万应,就有了每逢佳节全国几亿人的大迁徙。千百年来,这种执着,这种羁绊,束缚着我们,同样也锻造着我们,铸就了我们挣不脱也逃不掉的民族性格。

    作为异地游客,平遥的一切,让我觉得有意思。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无非来自于不间断的自我构建。“回家”“乡愁”“舍生取义”这些关键词,让所有来平遥的人从异乡的个性中,生生感悟出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共性,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平遥故事与传奇的传颂。

    当我准备离开平遥时,竟也有了将要离家的愁绪。回头望向这座土黄色的城,显然有些不舍。不过,人生本就是一场义无反顾的穿越,在一些时间节点,走过一些路,认识一些人,积累一些体验和感悟,那么,无须回头,也无法回头,只管开启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