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当我与“背诵全文”和解
当我与“背诵全文”和解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23年01月28日


徐  剑

 

    学生时代的纯真美好让我们难以忘怀,与之同在的是装载着优美文字的语文课本,它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渊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许多文章的课后要求是让我们“背诵全文”,年少懵懂、涉世甚浅时,我们只能略带抵触地硬着头皮背诵,并不能通晓其中真意,如今年岁渐长,历经时日方明白文中的情感和寓意,可谓“初读不知文中意,读懂已是文中人”。

    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语文课本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曾经对“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名言一知半解;只当“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是再平常不过的景象。人至而立,越发参悟鲁迅先生文字世界中的“物是人非”,比如那个神气活现的少年闰土,再相逢时已经变成了一个被生活重担压垮的“木偶人”。

    “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分别的几十年中,闰土经历的苦难浓缩在了手部描写,戚戚之情,字字锥心。闰土脸上欢喜凄凉的神情和恭敬分明的一句“老爷”,在两人之间筑成一道可悲的厚障壁,让儿时玩伴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金黄圆月下举着钢叉的少年淹没在时光洪流里,再也寻不见了。

    曾调侃朱自清的《背影》中对父亲形象的描写言过其实,难以想象正值壮年,意气风发的父亲,怎会变成书中步履蹒跚、举箸提笔皆不便的老人。而今光阴斑白父亲的华发,年岁压弯父亲的脊背,走在父亲身后的我,看见他上下楼梯时要抓住栏杆借力,忽觉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在月台和铁道之间“跳下爬上”的画面如电影般映出,此时无需刻意逐字背诵,生活自会在无声处流淌出与作者相隔时空的情感共鸣。

    慈母手中线穿引了游子思乡情,当我们慢慢向往另一片天空的景象,母亲从没说过太多期望,只是默默把叮咛放进行囊,对着我们背影的方向挥动起满是老茧的手轻轻吟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觉泪已两行,母爱是春风化雨、是无言送赠、是天地间的无瑕。

    高山流水是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知音默契,桃花潭水是李白和汪伦的惺惺相惜,海内存知己是王勃对友人的嘱咐宽慰。朋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友情,更是人世间可贵的礼物。“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读似复杂的语句,却简洁而深刻的表达了了一种情感:知音死,弦断有谁听。

    患难与共、情深意重的朋友本身就是一首诗,让我们体会了“劝君更尽一杯酒”的不舍,体会了“故人别来三五春”的思念,体会了“莫愁前路无知己”的鼓励。背诵一首诗送给朋友吧,然后放声谈笑,大口饮酒,杯盏之间坦坦荡荡,言谈之间纵情欢畅。

    红尘纷纷扰扰,痴痴念念,离不开一个“爱”字。初读李商隐的《无题》,不解其中缠绵悱恻的意味,直到遇上一人,心中一动,辗转反侧、忧思难忘之时,反复咂摸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不由感慨爱到遗憾竟是如此刻骨。相识时无惧山海,别离时归还人海,深埋在“追忆”二字中的情愫像是一个活生生的灵魂,把爱、恨、痴、嗔拉进故事中,锦瑟无端,再难诉衷肠。

    古诗词描绘了千种爱情,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两小无猜,有“即见君子,云胡不喜”的婉转羞涩,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专一不渝,不论念出哪一种,都是口齿生香的美好,若能将其写下,更是落笔生花的真挚,在古典文学备受重视的当代社会,网络上流行一种说法,叫做“写上林赋,得心上人”,正是因为上林赋的篇幅很长且满怀情意,默写全篇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意,是极浪漫的事。

    当工作压力、生活重担迫使我们日夜赶路、无法停歇,却光明难寻时,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的千古名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便是前行路上莫大宽慰与鼓舞,即使逆境中荆棘密布,也要抬头仰望,为自己守得一片星汉灿烂。

    文人墨客喜欢寄情于山水之间,在那个自带三分醉意的永和九年,一众醉眼惺忪的雅士,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成了王羲之为兰亭作序的见证。他们俯仰间叹情随事迁,曲水中以觞咏畅叙,从此,行书之路上,王羲之留下惊艳一笔,那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正是他的底气,也是《兰亭集序》值得人们反复背诵的底气。如今茂林修竹、崇山峻岭依旧在,当年的神来之笔正如水中缓缓飘来的酒杯,成为古诗文中的闪光印记。

    古木、檀香、经文,能让人远离浮世喧嚣,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漫步到山林古寺,轻踏曲折幽径,触摸禅房花木,眼观山光水色、清潭倒影,耳听鸟语空灵、钟磬扬扬,心中澄净得只能容下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从“清晨入古寺”背诵到“但余钟磬音”,享受这静谧祥和的氛围,洗濯身心,放飞灵魂。

    爱国情怀是刻在华夏子女骨子里的基因。穿越时空,跟着王昌龄穿越历经百战的黄沙,感受将士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陪着岳飞餐胡虏肉、饮匈奴血,许下收拾旧山河的誓言;回到现代,背诵《梅花魂》,便更能在洪镜湖老先生的三次流泪中体会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背诵《开国大典》,便更震撼于毛主席庄严的宣告,对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感同身受。千百年来,无数爱国人士用他们忠贯日月的丹心和九死未悔的意志守护国家的每一寸土地,为我们负重前行,吾有国士,天下无双!

    爱恨情愁、悲欢离合、家国天下,是文学中永恒的话题,记录的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生,感谢语文课本,让我们在文字世界里领略人生百态,看尽花开花落。当我与“背诵全文”和解,是心境跌宕起伏后的平稳,是经历世事变迁后的欣然,虽然读懂之时青春已远,但那些充满灵气的文字却让我永远一往而深、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