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田园深处的章党陶瓷厂
田园深处的章党陶瓷厂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6日

张  华


    雄浑的黑虎山下,潺潺的门进河旁,点点野花小草中盘踞着依山而建的一段隧道形窑炉。没有翠绕珠围,没有樊篱高墙,坦然地依偎在清新俊逸的山水间。这就是小时候离我家不远的章党陶瓷厂。

    陶瓷制作距今已有近万年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瓷,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生产工具用品问题,还提供了美好的艺术享受。陶瓷在英文中叫china,而“中国”两字英文里也叫China,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

    听老人讲,章党陶瓷厂是1958年建成开始生产的。小时候经常去黑虎山挖野菜、打柴草,路过陶瓷厂时和小朋友们出于好奇,放着好路不走,偏偏爱在堆放的大缸小罐中嬉戏穿行,有时还能在散散乱乱丢在草地上的碎陶残瓷中挖到几颗鲜嫩的野菜。好几个同学家长是陶瓷厂职工,家就住在厂旁边。有位同学爸爸还是车间主任,整天神情严肃地吆喝着百十号人干这干那。

    宽大的厂房里,工人师傅在一个用脚控制转动的底盘上,把事先搓好的泥条一圈一圈地盘到一米多高,用两手不停地挤压着缸壁。然后,用一个小木板样的工具,里外顺着旋转的方向一刮一刮,别看工具简单,但很实用,不一会,一个光滑圆溜的大缸就做成型了,缸坯做好后还需要凉个七天八天才能装窑。

    厂房外面,工人们满头大汗地推着一车车半成品的大缸小罐往窑炉里装。待装满后,便用砖和泥巴将窑门封上。等烧好后再扒开,工人们光着大膀子,进到还很灼人的窑膛里,把烧好的缸罐再一个个地推出来。

    窑的后面有十来个灶口,烧窑师傅用劈柴把上好的煤块点着,开始烧窑。过一会红红的火苗就变成闪着微微蓝光的橘红色煤炭块,虽然不喷烟冒火,却是炉火纯青。

    那一次我和几个伙伴在黑虎山打柴草回来,顺手到生产队地里偷着掰了几穗苞米,塞到柴火捆里。志刚说,咱们到陶瓷厂烤苞米去。我们几个就来到窑后灶口旁,看看旁边没人,志刚就打开灶口的铁板,把用铁丝串着的青苞米伸到炉火正旺的灶膛里,不一会就考得黑不出溜的,急忙拿出来又串上了一穗伸进去。半生不熟的烤苞米把我们每个人的嘴上脸上都弄得黑黢黢地。怕来人看着,没等吃完就急忙背着柴草回家了。

    “藏猫猫”是我们那时最爱玩的游戏,只要有机会就玩上一会。有一次我们去黑虎山小闸门洗澡回来,路过陶瓷厂,有人就跑到残次品缸堆里藏了起来,大伙就像机智的警犬挨个疑点扒拉寻找。志刚胆大,趁人不注意,跑到远处的棚子里,爬进了一个凉在那里的半成品大缸里。藏了半天不见人来找,他憋不住了就想自己出来,可爬进去容易出来就费劲了,正像儿歌唱的那样:“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我们在远处谁也不知道,心里还想,这小子藏得真秘密,突然听到“啪嚓”一声,大缸倒了,两瓣了!他满头大汗吓得爬起来就跑,大伙一看,怕来人被抓住,也随他一起跑了。

    过去不管富裕还是贫穷,家家酸菜缸都是少不了的。据说张作霖大帅府当年就有七、八口大酸菜缸呢。一上秋天凉了,买酸菜缸、咸菜坛的就多了起来,在通往黑虎山的大马路上,经常看到有装着大缸小坛的毛驴车“哒哒”地在跑。

    我曾跟爸爸推带车子去买过酸菜缸。因家里地方小,想买个二号缸。可到陶瓷厂一看,好的都让人挑走了,就得在十几个人家挑剩下的缸里选。大人们都用手在缸的肚皮上不断地敲打,有的还把耳朵放在缸沿上听,一片浑厚的“嗡嗡”声此起彼伏,仿佛竞相演奏着彼此的久远和沧桑。我虽听不出它深邃的哲理和美妙的音节,但我也举起小手挨个“砰砰”地敲着,稚嫩单薄的声音里,似乎缺少了厚重和悠长。

    挑了一圈,所有的人都不满意,一打听,原来这里都是二等品。虽然不太理想,但价格便宜,我们还是选了一口。往回走的路上,看到一个小女孩蹲在道边瞅着一堆花盆,对正在挑坛子的爸爸说,要买个好看的花盆养花,她爸爸不耐烦地说,人都养活不过来,还养什么花。

    到家后,把新买来的缸反复擦洗了几遍,放在外边晾干。烧一大锅开水把事先洗好的白菜放在里边烫一下,摆在小饭桌上沥干水,然后再一棵一棵地摆放进大缸里,摆一层菜撒一把盐,缸满后上面放块布,我就站上去一脚一脚地用力踩实,最后再压上一块大石头。渍上酸菜还不算完,还要腌萝卜、芥菜、丕蓝、雪里蕻等等。一到冬天,家里外屋地就摆着水缸、酸菜缸、咸菜缸,还有小坛小罐,挤得满满登登的,夏天南屋窗台下还放着个大酱缸。

    虽然当时一口缸才几块钱,但一般人家缸坛裂个纹什么的都舍不得扔。那时经常会看到有人挑着个两头木箱似的挑子走街串巷,一边走一边吆喝着“锯盆—锯碗—锯——大缸”。那时手艺人没什么高科技,玩的可是真手艺,“没有金钢钻,就别揽那瓷器活”说的就是他们。我家就曾锯过酸菜缸,就见师傅用自制的两条木棍十字交叉的钻子,在大缸裂缝的两边视长短各钻一排小眼,再用“巴锔子”锯上,就像订书机订过一样,锯好的缸一点也不漏水,跟好的一样。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古朴幽静的陶瓷厂在1979年几经易手变成了抚顺市啤酒厂,又于2004年更迭为年产十万吨的天湖啤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