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 奋力驶向未见的彼岸
 奋力驶向未见的彼岸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9日

    ——记我市青年作家王靖怀和他的首部长篇小说《彼岸未见》

   

 章仁青

   

   

  “即使看不到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程度,也要为了看清这些去努力。因为人,但凡要做出一些改变,必然不会一片坦途。”王靖怀如是说,也如此去做。文学所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吸引着王靖怀,初中起,他便醉心于写作,多年来,不管走到哪里,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他都没有放弃写作。今年2月份,27岁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彼岸未见》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而他依然勇敢地奋力驶向未见的彼岸。

   探寻在写作世界

   

  “我们都曾尝试用各种方式记下我们那些无悔的青春,而现在,是时候,将以青春之名的时代舵盘交给你们。”在《彼岸未见》中,王靖怀又回到了那个有着他许多回忆的母校——抚顺二中,还是那些熟悉的场景,老师、同学们纷纷登场,在这里写下人生中一段很美的篇章。

   之所以选择校园题材来创作,是因为高中生活对王靖怀影响很大。书中所写的叶林有着他的影子,创办自己班级的文学社,自己班级的班刊。《彼岸未见》是对青春的一次记录,是对美好的一次回顾,是对梦想的一次坚持。

  初二那一年,语文老师组织成立班级的文学社,而同年,学校也成立了文学社,并创办了校刊。王靖怀成了文学社的撰稿人,写一些散文、小故事,开始走入了写作的世界,而且越来越喜欢。那时,他用笔名树静风止,后来,他家都管他叫小树,小树这笔名就一直沿用至今。高中,王靖怀在二中就读,刚上学的时候,他跟自己的班主任,也是他的语文老师提出的想要创办班级的文学社以及班刊的想法,跟老师不谋而合,就这样,他成为班刊的主编。

    那是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美术编辑、文字编辑、文字校对……一共11个人因着对写作的热爱,努力做着这本班刊。“那个时候,同学们都很有写作热情,还写了许多身边的事、同学、老师。大家都在这本班刊中留下了自己的文字。那个时候过得很充实,自己也挺有成就感的。”王靖怀说。班刊名叫《纸鸢》,两个月一期,一共出了6期,16开本,一本50页左右。

  那个时候,王靖怀的写作风格脱离了初中时的懵懂,专心写故事,而故事来源都是校园里他的经历。王靖怀也渐渐发现自己的观察力、记忆力都略胜别人一筹。考入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后,王靖怀办起了系刊。依旧追逐着自己的写作梦想。2013年初,他回到家乡抚顺,5个月潜心创作,写出了这部23万余字的长篇小说《彼岸未见》。

   

   坚持成就梦想

   

  王靖怀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说,有人问过他幸福是什么。他想,幸福无非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他喜欢写作,多年来一直在坚持写作,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如今,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岸未见》出版发行,让他的写作之路迈上了一个台阶。

  许多人喜欢写作,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谈及为什么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时,王靖怀说,写作需要一定的天赋,他觉得自己的观察力和记忆力都比较好,这也是写作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其次是写作技巧的后天培养,他不仅多年来坚持写周记,而且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携带笔和纸,有灵感的时候想到一些很棒的词句,他就会立刻记录下来。最后,也是他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执行力,不是光说说而已,而是要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付诸实践,不管遇到怎样的苦难都要坚持下去,要坚定自信。这些是他想要给年轻人们的一些建议。

  正因为有着坚持,成就了今天的王靖怀。王靖怀很喜欢韩寒,读了他所有的作品。“他是很聪明的一个人,他总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那种小伎俩在文章中。他的文字里面有一种理性,我欣赏他的才华。我的写作风格多少受了他的影响。”王靖怀不断汲取着养分,在写作风格上也不断探索,从一开始的小清新,到如今的写实。这部《彼岸未见》创作的时候,他多次到母校与老师、学生们沟通,每每到写作瓶颈期,他没有放弃,而是走出去,让自己换个思维,激发灵感。

  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写作的领域有所探索,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在发展好自己事业的同时,让写作这个爱好带给自己更多的快乐。他觉得,写作让他变得更聪明。落笔成章之后,是对自己的再思考,回头再修改是再创作,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想法。

   

   采纳意见不断完善

   

  2月9日,市作家协会举办王靖怀长篇小说《彼岸未见》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市作家协会主席周明等多位我市著名作家参加了座谈会,并对该部作品进行了热烈、深入的研讨,作家们针对作品的优缺点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市作家协会主席周明对于王靖怀这位80后作家能利用5个月的时间创作出这样一部23万余字的长篇小说感到十分欣慰。周明说,王靖怀为抚顺文坛吹来了清新之风,带来了勃勃生机,增强了年轻创作团队的实力。希望今后王靖怀继续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实验小学老师苏春娜说,校园小说比较难写,王靖怀选材很好,勇于挑战,小说写了很多对于教育的反思。小说中涉及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三种关系,王靖怀没有从事过教学,却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拿捏得十分到位,很难得。该部作品,语言十分流畅,思维开阔。这部小说介于严肃文学与休闲文学之间,这之间其实是有一个可以继续走下去的第三条途径,希望王靖怀继续勇敢探索下去。同时,希望王靖怀能加强写作技巧,这部作品情节不够,矛盾冲突太少,故事有些平淡。

  作家尹航说,王靖怀能在5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这部23万余字的小说,他已经是一个成手的写作状态了。难能可贵的是,他通过展现众多人物的言行来转换这些场景的,而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场景的存在只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了解其中的特定人物。更可贵的是王靖怀对于当今错综复杂的应试教育的不断思考。他通过书中人物,让人看到在高考重压下的那些花季少男少女的内心焦虑、挣扎、奋斗、选择、迷恋,以及老师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微妙和复杂关系。

  如今,王靖怀正在创作自己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校园题材。不断完善才能进步。王靖怀说,座谈会上,大家给他提了一些意见,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他现在在写第二部长篇小说的时候,不足之处都提前预判到了,已经在第二部里边进行了调整。第一部小说用第一人称去写,不太好拿捏,所以在第二部小说中,他跳了出来,改用第三人称叙述,更便于讲故事。

      未来,王靖怀打算尽可能地多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继续在自己的写作领域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