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书法家马建国印象
书法家马建国印象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14年07月30日

 ——写在“马建国书法展暨马建国书画收藏展”展出之际

   

孟庆南

   

  2014年5月16日,我市著名书法家“马建国书法展暨马建国书画收藏展”在刚刚落成开馆的抚顺市图书馆新馆隆重举行。这次两个书画展放在一起联展,是马建国自1975年起从事书法艺术和书画收藏40年的一次集中展示,共展出他书画作品20幅、他收藏的聂成文、代大权、王遐举、刘自读、高峡、孙鸣邨、江涛等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近30幅。市图书馆新馆位于巍峨耸立、直冲霄九的市府大楼左翼和穆穆煌煌、泱泱大气的人民广场东侧。当天适逢“抚顺市第七届读书节”开幕, “书香抚顺”络绎不绝的热心读者一走进这座崭新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立马就为这两个书画联展所吸引。沉浸在书香墨香交融的氛围,身临其境的我顿生一种清泉洗心、白云怡意、朗丽绵润的感觉。

  提起书家马建国,在抚顺可谓家喻户晓。他不单是书法家还是著名书画收藏家;他不是职业书法家而是一名公务员;他40年如一日地把碎片化业余时间聚集起来进行书法临习和潜心创作,而且从未间断过。

  清代大书论家刘熙载说过:“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马建国长我九岁,笔者称其为“建国兄”,初识马建国就知“字如其人”。那是10年前一个夏夜,当我走进马建国书斋就有一股浓浓的墨香扑鼻而来。斋房内东坡画案上方悬挂着一组斑斓迷幻的书画名作,与之比肩便是一幅装裱精美、署名“马建国”的汉简作品非常抢眼,令我至今难忘。

  马建国祖籍山西大同,1956年8月出生在辽宁大连市一个军人家庭,他常说,作为军人的父亲对他影响很大。虽然他本人并没当过兵,但他身上总流露出一种“军旅书法家”和“文人书画家”兼融的二重性格:他骨子里很坚毅,勇于担当、永不服输,但外表总给人一种干练、儒雅、包容、谦逊、善解人意的感觉。他朋友很多,人缘不错,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对他事业都很支持,这是他成就事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马建国青年时代便显示出书法才艺,19岁就公开发表了处女作。《居延汉简》是马建国非常喜欢的案头常备字帖,一有空暇就心摹手追,反复临习,爱不释手。迄今为止,他先后拜师于两位书法大家,一位是王遐举,一位是刘自读,那本《居延汉简》就是王遐举老先生赠送给他的。因为此前马建国有刻字的经验和学养,所以他对简牍书法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和钦敬感。

   一个“勤”字是马建国大半生临习书法的真实写照。他学书道路艰辛而漫长,但还是咬牙挺下来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40年来,多少个霜晨夜雨,他不顾严寒酷暑,临池不辍,将书之魂、墨之韵融之于胸、化于笔端。在发挥和发展的艰辛过程中,他尤以汉简书法为基石,去建构属于他自己的艺术殿堂。由于马建国长期以来没能进入专业学校系统学习,他深感文化功底较浅,书艺进步也比较缓慢,好在他是一个不轻言放弃的人。国画大师李可染有“废画三千”之说,无非是讲一个大大的“勤”字,马建国也可算得上是深得勤能补拙精髓与要义的人。他还勤于读书读贴,经常涉猎文学、哲学、美学以及文艺理论等多元学科。正是由于始终不渝的累积,才奠定了他在抚顺书坛独有的位置。

  马建国习书涉猎较广,对碑帖均有深研,又深得诸多前辈悉心指导,真、草、隶、篆皆能担当,但在抚顺书界,他的隶味颇浓的汉简书法可谓独树一帜,篆书也是他非常专注和擅长的书体。他认为,学习书法,要走以传统为基础而后再突破、再创新的路子。学传统分三阶段:首先要临帖临碑。明代董其昌说,“学书不从临古人始,必堕恶道。”其次还是临帖临碑,重在“意临”。要将第一阶段所掌握的东西加以运用和表现,以求互渗互透,融汇贯通、触类旁通。再次还是临帖临碑, 重在“创临”。既要象后又不象,要有所发挥和创新。“笔墨当随时代!”临写碑帖之后要将自己所感所悟与文化知识、修养境界熔入笔端,只有“学古而不泥古”才能赋予作品新意。这与中国山水画大师李可染“以最大功力打进去,以最大勇气打出来”如出一辙,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马建国认为,现实生活对于书画家来说不仅是创作源泉,而且是唯一源泉。艺术家的生活态度各有不同,有人以心得为源为由脱离了外师造化,也有人强调胸中丘壑、艺术规律。多年来,马建国积极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实践,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能够始终保持本真、不骄不躁,这是一个书家必须具有的情操。马建国始终把人生比作大海,自己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艘航船,他发誓要把握好人生的每一天,以出世态度做人,以入世态度做事,在漫漫人生路上不断抒写出属于自己最华彩的乐章。

  翻开《马建国书法艺术年谱》表明,自1975年至今40年,马建国先后举办过20余次个人书法展、6次书法作品研讨会,都受到业界和社会广泛好评。马建国共组织出版11部书法作品集,其中1991年7月一本薄薄的《马建国书法选》与抚顺读者见面,凝聚了马建国多年来砚田书海中奋斗、勃发产生的力量和心血,体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原则,也是他钟情旷久、孜孜以求书法艺术的创作小结;2000年10月一本厚厚的《马建国书法作品集》出版并与抚顺广大读者见面,扉页上写着他艺术感言:“拳拳赤子心,生命底色永不改;浓浓笔墨韵,书艺追求常伴君”,再次表露了马建国对书法不懈追求的心迹,这时的马建国书法作品也开始走向成熟;2013年马建国从艺38周年,也是他致力于书法艺术研究与抚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为抚顺书法艺术事业做出较大贡献的38年。作为一名公务员,他本职工作非常繁重,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在抚顺他就很难达到他现在的高度。

  马建国对工作始终毫不含糊,作为公务员,他是我市非常敬业的一名文化文艺工作组织者与执行者。在从事文化艺术体育行政工作期间,经常与书画家一道组织社会文化活动,和大家一起做事,他总觉得很踏实、很充实。自1995年起,屈指算来在抚顺文化文艺战线他已工作近20个年头,连续10年获得“抚顺市优秀文化工作者”和“市优秀文艺工作者”等几十个荣誉称号。马建国热爱书画事业,不仅身体力行,还为组织开展我市青少年书画及对外书画交流活动、培养青少年书画人才做出重要贡献。其中,他亲自策划组织并产生比较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有:1996年5月中日少儿书画展在市博物馆隆重开展;1997年7月“抚顺百名少儿书画进京展”暨“抚顺30位书法家作品展”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1999年3月6日“情系香港”抚顺百名少儿书画展在香港文化中心隆重开幕……对于马建国来说,开展这样的经常性书画活动不胜枚举。在繁忙文化文艺行政工作之余,马建国常常为朋友的事东奔西忙,或组织笔会,与书友们雅集挥毫;或共行善事,组织书画同道为社会公益捐赠。马建国先后主编了《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作品集》、《吉林延边·辽宁抚顺书法家作品集》等专业书籍和书刊30余部。作为全国区域发行的书法专业杂志——《王羲之研究》杂志副主编,他共编辑7期《王羲之研究》,为向全国重点推介抚顺地区的书画名家作出了重要贡献。马建国有300多幅书法作品发表于《书法报》、《书法》、《中国书画报》、《现代书法》、《美术大观》、《王羲之研究》等报刊杂志,并有《临写汉简书体的几点体会》等书画理论文章发表在《书法报》等国家级权威书画报刊上。他曾多次组团赴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艺术交流活动,他本人的书法作品被国内外多家艺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碑林所收藏。

  马建国的书法作品非常接地气,是一名国内较有影响的书法家,为抚顺赢得了荣誉。全国有50多部书法专业刊物和辞典都刊载了他的作品和传略,他的人品和书品受到书法界和社会各界人士较好评价。1990年4月21日,为表彰他对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在书画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前国家副主席王震,全国政协副主席、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分别签发了对他的表彰决定,并颁发荣誉证书。马建国还长期致力于从中国书法艺术角度开展抚顺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先后在抚顺、延边、上海、河南、吉林、天津、江西、沈阳等省市举办个人书法展览10余次;他先后应邀赴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书画交流。特别是他领衔组织的抚顺书画代表团访问韩国、抚顺书法代表团出席韩国《论语碑林造成书画大展》、抚顺书画代表团与吉林省书法代表团共同访问新加坡等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并产生较好社会反响。朋友们每次给他打电话,他都一直在奔波忙碌着。因为,作为热心书画社会活动、拥有中国王羲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王羲之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河南神墨碑林艺术顾问,中国小主人书法俱乐部顾问,“科普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评委,《中国小主人优秀书法作品集》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辽宁分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理事,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书法家协会评议员,抚顺市工艺美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抚顺市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抚顺市小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等多种社会组织和书画团体众多头衔的马建国,他永远有忙不完的事,我有时都很惊异他那些书法作品是什么时间创作出来的。不仅如此,马建国对他身边与他一起工作的同志们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每年老同志退休之际,无论是谁,只要索其墨宝,马建国总会放下手头的事,蘸墨挥毫,一挥而就,大有张癫当年“以发濡墨”的风采,书者痛快,观者雀跃,兄弟之情,战友之谊,都在书法线条的飘逸婉转中凝结,亦成为老同志在机关工作最后一瞬的美好回忆。

  这就是马建国!长期的笔墨实践已成为其表达人生感悟最为真切也最为得心应手的方式,换句话说,书法已经成为马建国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马建国自己的话说:“书法是我与生俱来的结,今生今世缠绕着我,我与她再也无法分离。”在我所认识的抚顺书法家朋友中,马建国不仅热情直爽,还有一种侠肝义胆,是最具活力的一位公务员书法家,他身上印证了孟子的名言——“仁者无敌”,人们对他的几多赞许是对他强烈社会担当的一种最好诠释和褒奖。

  盛世兴收藏。作为抚顺书画收藏家,虽然他收藏的只有代大权、王遐举、刘自读、高峡、聂成文、孙鸣邨、江涛等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100多幅,但他在书画收藏方面还是颇有心得的。他说,他最推崇海派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先生就书画收藏与鉴赏而总结出的四字诀———“真、精、新、少”更是点中了问题的要害:只要是“真”品虽贵也值,既要收真品更要收“精”品,收“新”品要保持作品纸白版新完整无缺,做到不脏、不灰、不霉;要收存世量“少”的藏品因为物以稀为贵。马建国认为,书画收藏家至少应具备四种能力——“眼力、财力、魄力、毅力”,因为没有眼力不足以言真;缺乏财力不足以言精;没有魄力在紧要关头就不能当机立断;没有毅力就不能创造机缘收获极品。

   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马建国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展并获奖。作品多次入选“辽宁省书法展”、“辽宁省书法临帖展”、“辽宁省政协书画作品展”、“中日书法展”、“中韩书法展”、“中国书法邀请展”、“齐白石从艺11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中国首届功在千秋书画扶贫大展”、“国际扇子书画艺术大展”、“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大展”、“国际佛教书法展”等。作品荣获“辽宁省庆祝建国40周年书法展”优秀作品奖,“中国首届指画艺术大展”书法一等奖,“建国50周年书法艺术大展”二等奖,“中国文房四宝暨书画作品研讨会”书法一等奖。

  有麝自来香,毋须大风扬。马建国辛勤耕耘有了丰厚的精神回报,他的作品及传略入编《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工艺美术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中青年书画300家》、《中国当代诗书画人才博览》、《中国当代文学艺术新闻人才传集》、《世界各国国名、国都书法篆刻集》、《中国书法邀请展作品集》、《1998韩国国际扇子书画艺术大展作品集》等60多部专业书刊。他个人的书法作品也被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德国等几十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和国内多省市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书画名家收藏,颇受国际友人和同道喜受。其代表性书法作品曾在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美术馆、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江苏省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术馆等地展出。

  就书法艺术本身而言,马建国认为,书法作品形式上看是“视觉艺术”,本质上则是“线条艺术”。他认为“书法就是辩证法”,是章法、字法、笔法、墨法、水法乃至色法在作品和载体上的和谐统一,在章法上讲究气势气息、分行布白、开合疏密与精神气韵;在细节上既讲法度又讲创新,最终体现在文字的点划形质和书家情性的耐看耐品上,归根结底是欣赏书家的学识修养和精神境界。古人认为书法三过程为先求平正、再追险绝、复归平正。马建国以为,书法同仁操持此道一般不外乎三种状态:一谓“用心”;二谓“有心”;三谓“无心”。所谓用心,也就是先求平正,首先解决技巧层面问题;所谓有心,即求情、求趣、求险,着重解决格调方面问题;所谓无心,即心手相应物我两忘,意在解决心态和精神境界方面的问题。

  也许很多书画爱好者至今还没有机缘看到马建国现场进行书法表演,但我已有了多次学习观摩的机会。他在挥毫前,都要稍作思忖,然而一笔下去就不顾一切,其节奏如凤舞龙飞,其速度如惊雷闪电。当你零距离近观马建国书法创作,总会给你一种笔酣墨畅、痛快淋漓的感觉。

  艺无止境。令我钦佩的是,近年来马建国为了得到书法的真谛,曾多次利用公务员休假,不远万里,不辞辛劳,哪怕是挨冻受饿,他都以一种“苦禅”的精神,积极投身大自然怀抱,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山山水水和人文胜境,或走进高校,或走进城乡中小学,他为的不是旅游观光,而是为了访碑问碣,吞吐八荒,从大自然中寻其灵感、吮吸养分,得其精神、铸其灵魂;从古人那里得其传承、取其精髓、创其自我,净化灵魂。正因为如此,马建国书法才日臻成熟、日臻完美,才逐渐形成了他质朴、洒脱、自然、极赋鲜明个性的书法艺术风格。

  我们期待,著名书法家马建国先生有更多、更上乘书法艺术精品问世,以回馈抚顺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还有那么多喜爱他书法艺术作品的人们!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