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一得之见
一得之见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5日
解  良
 
 
一张白纸
 
    每一篇小说都有一个“底”。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观众必须一幕幕往下看,想提前知道结局是不可能的。但阅读不同,你可以直接翻到最后一页去看“底”。重读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感觉就像顺着一条蜿蜒于群山中的河漂流而下,一漂到“底”。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小说写的是一老一少两个说书的瞎子。
    老瞎子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看一次这世界。师傅在他年轻的时候给了他一个能看到世界的“药方”,埋在琴箱里,叫他弦断一千根琴弦做“药引子”,就可以拿到药方去抓药,吃上药就可以看到世界……当他实实在在地弹断一千根琴弦,捅破琴箱上的蛇皮,拿出药方到药店去抓药时,这才知道师傅留给他的“药方”只是一张白纸……看世界的希望破灭了,他那骨头一样颜色的眼珠看着苍天的某一处,再没有什么能吸引他唱下去,活下去。
    人活在世上,谁都有老瞎子看到“药方”的这一天。
    初读《命若琴弦》时我还是个“小瞎子”,今次阅读虽然还不是“老瞎子”,却发现身边的许多像我一样的“中瞎子”似乎没了前进的动力,做什么事情都不给力了,于是我怀疑,我和这些“中瞎子”们是不是已经看到了属于自己的这张白纸?
    是,我隐隐约约看到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这张“白纸”,要看还是不要看?
    老瞎子在弹断一千根琴弦之前常常为自己的师傅感到遗憾,师傅没有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去世了,没有“药引子”就不能照方抓药,没吃到药就没能看到这个世界。他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他那时就要弹断一千根琴弦了……到头来,他终于明白,师傅是幸福的,因为师傅死时那个希望还没有破灭。
    希望,就是叫“精神支柱”的这种东西吧?
    前些天看《天堂电影院》,片中那个放电影的师傅也给小徒弟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士兵爱上一个公主,公主要他在她窗前站一百天,然后就嫁给他。士兵站到第九十九天时,悄悄地走开了。师傅问小徒弟,士兵为什么走开?小徒弟说,他害怕失望。
    那张“白纸”让老瞎子失望了。他从此就不活了吗?还怎么活?《命若琴弦》的结尾是这样的:老瞎子回到大山里,去寻找他的徒弟,听说小瞎子失恋后不想活了,原因就是自己是个瞎子,因自己是瞎子才失恋。老瞎子想把希望留给徒弟,又把师傅传给他的药方传给了小瞎子,却要他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老瞎子弹了五十年琴,七十多岁了才弹断一千根琴弦,他量小瞎子是弹不断一千二百根琴弦的……
    小瞎子问老瞎子:师傅,你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看到世界了吗?
    老瞎子说:是我记错了,我现在才弹断八百来根……
 
一颗“芒果”
 
    家里养了宠物小狗的人,应该去看一下美国电影《马利与我》。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温馨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一个家庭从一只极其捣蛋的名叫马利的狗身上领悟到了什么才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爱。
    约翰和珍妮是一对夫妻,二人都是记者,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过,当他们将小拉布拉多犬带回家后,生活从此改变了。
    这只小拉布拉多犬是一窝小狗中最不起眼的那一只,其兄弟姐妹标价300美元,250美元,唯独它只卖200美元。约翰选中了它,给它取了好几个名字,它都没反应,不理睬,叫它“马利”的时候,它才欢实起来,所以它就叫了马利。
    马利的心是纯洁的,它似乎先天有病,类似“弱智”儿童,无拘无束,最坏的毛病就是个咬,家里的床、被子、枕头和地板、门、家具、墙皮、尿布都被它咬烂(从小狗到老狗都是如此),主人不在家,它将家里造得一片狼箱。夫妻俩送它去训狗学校,它却将女训犬员扑倒在地,扑上去“做爱”,令现场笑倒一片。马利闹得家里“天翻地覆”,直至闹得珍妮流了产。这样的“烂狗”一般家庭早就扔掉或送人了,但约翰与珍妮对它却不弃不离。
    约翰的专业是采写新闻稿件,但主编却叫他写令他头疼的专栏,每周两期。于是,约翰就写了捣蛋的马利,马利每闯一次祸,他就写一篇文章奉献给读者,伴着马利的成长,约翰也成了走红的专栏作家。其中的一篇文章就是《芒果》。
    妻子珍妮生下第一个儿子,产后抑郁,主编叫约翰给妻子送礼物,约翰买了一条项链给妻子,珍妮非常喜欢,约翰叫她马上戴上,这样会有好运,项链却被马利叼走,夫妻在屋内到处追马利,结果项链却被马利吞进嘴里,成为腹中物。心爱的礼物被狗给吃了,夫妻二人并没有埋怨马利。每天,约翰都要在院子里用水龙头冲洗马利的粪便,它的一滩滩大便就像丢弃在草地上的一个个金色的“芒果”。约翰在用水龙头冲一只“芒果”的时候,意外地发现“芒果”内包裹着那条金项链。失去的礼物失而复得,他重新送给了妻子。
    马利常常被约翰亲昵地骂成“大烂狗”。妻子生第三个孩子时,马利捣乱,生气的她叫约翰把马利弄走,仅有这一次,约翰将马利送到朋友家住了一夜,隔天,想念马利的夫妻俩又把马利接回了家。马利对这个家庭的爱和忠诚是永恒的,并且尽情施展和享受自己的活力。它分享着约翰一家所有的快乐,也分担着这一家的所有苦痛。他与约翰一家血脉相连、不离不弃……从马利身上,约翰懂得:爱无所不在。无论你贫与富,地位高与低,只要你把爱给它,它回报你的是无私的毫不动摇的忠诚。人,恐怕就做不到这一点。
    马利渐渐地老了,没那么多“故事”可以让约翰写了,已经是三个孩子父亲的他又搬到了费城,重新做起新闻记者。他悄悄地对马利说,你要有那一天,一定要告诉我。老去的马利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为了不给约翰家添麻烦,两次离家出去,约翰冒雨找到躺在树下的它,把它送进了医院……最后,经过手术的马利还是走了。
    最感人的一幕出现在约翰一家为马利下葬时刻。马利被埋葬在草坪一隅,珍妮叫三个孩子每人给马利说一句道别的话。
    小女儿画了一张一只耳朵的兔子,送给了马利。她曾送给马利一只玩具兔子,被马利咬掉一只耳朵。她说了什么,我记不得了。二儿子说,马利,希望天堂里会有好多东西给你咬。轮到大儿子,他摇了摇头,没有话。
    在三个孩子之后,珍妮从胸前摘下那条项链——就是约翰送给她的被马利吃掉又从“芒果”里找回来的那条项链,放进了马利的坟墓里。下葬后,大儿子在翻看父亲约翰从前写马利的那些专栏文章的剪报。珍妮问他,你最喜欢那一篇?大儿子说,《芒果》。


上一条:老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