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平顶山探秘
平顶山探秘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0日

作者:穿越老抚顺

1)后山的秘密

抚顺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碑坐落在一个小山上,暂且称之为纪念碑山。

纪念碑山后面还有个草木茂盛的山冈,看起来好像有些神秘,后山里会不会藏着什么秘密? 

1.jpg

纪念碑山和后山之间隔着两条铁路,一条是通往胜利矿的刘山支线,还有一条通往十一厂火药库。

刘山支线处于两座山的中间,铁路两旁是人工砌筑的护坡。从东往西走,两座山越来越近,在纪念碑后面那一带,有几百米形成峡谷状。

从远处望去,纪念碑山和后山很像是同一座山。当地人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说它们是互不相干的两座山,也有人说原来就是一座山。那么,这两座山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1.jpg

刘山支线始建于1953年,也有人说日伪时期就有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地图上并没有找到铁路踪迹,说明至少在发生平顶山惨案的时候它还没有出现。

根据老地图和电铁历史分析,可以肯定的是纪念碑山和后山原来是一座山。主峰在后山,纪念碑山应该是后山延伸出来的一道山梁,后来因为修筑铁路,才形成今天的样子。

刘山支线是从栗子沟的南昌路桥洞子下面过来,而另一条铁路是从桥洞子上面通过一条人工修筑的矸子道过来,随着两山逐渐接近和刘山支线并行,两条铁路之间有七八米的高位差。

2.jpg

刘山支线现在偶有电车通过,矸子道上的铁路则完全废弃。纪念碑山与后山之间的平地被矸子道围成一块小盆地,形成此处比较特殊的地形。

后山据当地人说叫腰截山,它的北面不远处原来是腰截子村,它是因此得名。腰截子因为临近煤矿,有日本人社宅,东边是栗家沟。

当年从平顶山村过来的抗日义勇军原计划从腰截山旁向西绕到腰截子,先袭击那里的日本人再进攻市区,结果走错路到栗家沟烧了卖店。腰截子的日本人看到火光都躲了起来,使义勇军扑了个空。

因为采煤,腰截子早就消失在大坑中。就连腰截山也缺了一些,剩余部分在西露天大坑的东南边缘。

据老地图标注,腰截山海拔为174米,虽然不算很高,但在大坑南沿属于仅次于千台山的制高点。

3.jpg

南边的纪念碑山和附近的栗子沟西山之间,原来有个山头,因为被挖平形成一片荒地,后来成为一个聚居村落就是平顶山村。

纪念碑山过去叫西山,因为它的位置相对平顶山村来说就是西山。平顶山惨案就发生在西山根断崖处,是历史的见证。

腰截山还曾被称为老廖山,因为山坡处原来有一些桃杏等果树,有个姓廖的老头住在山坡负责看山,老栗子沟人都记得他。

老廖早就没了,也没人再看山。现在只是时常有人上山溜达,也有放羊的人出没,这座山倒也不寂寞。

腰截山北是西露天大坑,山脚下也有条通往坑下的铁路。栗子沟居民来山下种地的挺多,前两年有关部门在这里修路,说要发展旅游,把种的地都铲平了,后来不了了之,种地的人卷土重来。

山坡下临近桥洞子处有几户人家,住在这里倒是清净。发现某户院内有块很大的石头,形态很奇怪,据说是大坑自燃烧焦的石头。

虽然没发现什么秘密,但后山作为一个重要地标,对确认历史上的平顶山与栗家沟地理位置有参考作用,还是很有价值的。

 

 

 

 

 (2)栗家沟的迷雾

发生在1932年的抚顺平顶山惨案,是日本侵略者在抚顺犯下的滔天罪行,但人们只知道平顶山,却很少知道邻近的栗家沟和千金堡也遭遇了灭顶之灾。

栗家沟是个小地方,据1911年《抚顺县志略》记载,在县城正南十里,人口37户184人。

4.jpg

栗家沟属于满铁附属地范围,临近杨柏堡和腰截子等煤矿,又建了火药厂,逐渐发展起来。当时不仅有矿工住的大房子,有日本人开的工人卖店,甚至还有个日本派出所。

在抗日义勇军袭击抚顺之前,日本人就曾召集会议要将栗家沟人赶走,因为他们担心接近矿区的栗家沟有隐藏抗日武装的可能,而当地老百姓又不反映情况。

1932年9月15日晚,攻打抚顺的抗日义勇军来到与平顶山相邻的栗家沟,将日本卖店一把火烧掉。

5.jpg

有日本人暗中看见平顶山村民到被烧的卖店扛白面,他们便以此为借口,认定这一带老百姓通匪,制定了对平顶山、栗家沟及千金堡三个村子的疯狂报复计划。

9月16日早晨,日本军警160多人乘坐四辆汽车在栗家沟洋灰洞下车,将栗家沟和平顶山团团围住,屠杀了三千无辜百姓。

栗家沟的村民被杀害,房屋也被烧掉,是平顶山惨案受害村庄之一。

由于此前对平顶山事件中的栗家沟少有相关研究,所以那段历史笼罩着一层迷雾。

6.jpg

首先,栗家沟有没有屠杀现场?

据统计栗家沟在平顶山事件中死亡200余人,有本书说栗家沟洋灰洞东边一个小操场就是惨案现场之一。

翻阅了一些证人证词,并未发现栗家沟存在屠场的直接证据。因为没有一个人亲眼目睹发生在栗家沟的屠杀,所以这种说法难以得到证实。

当年的《大公报》等报纸曾发表对栗子沟难民张荣久的长篇报道,据他回忆,当天的情况是日本军人将栗家沟人驱赶到平顶山沟里,与平顶山村民一起被杀害。

作为平顶山惨案直接目击者和幸存者,他的证词更靠谱,栗家沟应该不存在所谓第二个屠场。

其次,栗家沟洋灰洞在哪里?

栗家沟就是今天的栗子沟,洋灰洞就是桥洞子。栗家沟洋灰洞在证人回忆中几次被提到,是进入栗子沟的必经之路,日本派出所和矿工大房子都在附近,是平顶山事件中非常重要的地标之一。

栗子沟现在有两个桥洞子,一个是进入平山街的桥洞子,另一个是南昌路桥洞子。

南昌路桥洞子修建于1957年,之前没有这条通往西露天的铁路,平顶山事件发生时的洋灰洞应该就是平山街桥洞子。

平山街桥洞子历史较久,在1928年老地图上就发现通往栗子沟南面的铁路。那时虽然还没有南舍场,但有砂石场,平顶山就是挖砂石形成的。

从十一厂桥洞子到平山街桥洞子这一带有类似矸子道的护坡,应该就是为运行这条铁路修建的。

据当地人说,以前的老桥洞子为四孔,中间两孔走汽车,两侧走行人和自行车。由于桥下道路凸起,桥洞比较低矮。1996年原址重建就是现在的华兴桥,位置向北移了一些,道路也更顺畅了。

最后,栗家沟人都被杀害了吗?

当时栗家沟居住的有村民,也有一些矿工,矿工都住在炭矿盖的大房子里。据证人杨宝山说,大房子有五六栋,每栋住五六十人。惨案那天日本军人准备把他们也杀掉,因为炭矿日本人说留着干活才幸免于难。

7.jpg

所以当时被杀害的只是一些与炭矿无关的栗家沟村民,烧的也是他们的房子。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地图上,发现桥洞子东侧有一些房子,就是现在的洗车房一带,比较符合大房子在洋灰洞附近的描述,或许那几栋矿工大房子曾在这里。

由于平顶山惨案距今已有九十年之久,栗子沟的地形和建筑已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对事件相关的一些地点也只是推测而已。

相信栗子沟的历史迷雾终会散去,期待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3) 腰截山的探险

平顶山后面的那座山叫腰截山,这个名字的出处无人知晓,或许与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腰截子有关。

腰截山因为被西露天矿挖走一部分,所以现在山体北部是人工造成而非自然形成。

8.jpg

腰截山长度在四百米左右,由三个山头组成,东边的山头相对平缓,西面的山头则有些险峻。

沿着西山头下面的小路向上走,走在狭窄的山脊像走在古代的城墙遗址。虽然山不是很高,但还是感觉有些惊悚。

西山头远看近似锥型,有点像烽火台的样子。山顶上有块石头,估计是登山者拿来休息的,也就勉强坐一个人的位置。

南北两侧都比较陡峭,如果风大的话肯定会站立不稳,在小小的西山头惊出一身冷汗。

9.jpg

走到中间的山头才松了口气,这里比较宽敞,至少不再提心吊胆。

中间的山头是腰截山主峰,也就是主体部分。东西比较长,中部向南延伸至平顶山,地势舒缓,山上林木稀疏,也有种地者留下的痕迹。

腰截山不过是很平常的一座荒山,所以平时登山者应该很少。在偏西的位置有个地方略高,像个高台。

这里是腰截山制高点,看了一下海拔163米,略高于老地图157米的标注,也可能与高度计自身存在的误差有关。

10.jpg

腰截山就在大坑边上,所以看西露天矿非常真切。近处的大坑,远处的城市建筑,东岗、南阳、站前乃至河北地区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

看到了西露天通往东露天的隧道,作为连接两个露天矿的重要通道,东露天挖出来的碎石残土通过这个隧道运送到西露天进行充填工程。

腰截山位于大坑的东南,此处如果有个观景台会很好,因为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样的风景。

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腰截山的价值,虽然没设置观景台,但几年前在山北半山腰铺设了一条集观赏大坑与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小路,还是值得肯定的。

这条道路非常平坦,但发现路旁有不少奇怪的石头,而且石头上面还竖立着小石头,有的居然立了好几层,很像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不禁怀疑是有人设置的诡异石阵。

多亏遇到一位经常在这里行走的当地人,他说这些石头是一个附近种地的人摆着玩儿的,没什么内涵,这才放下心来。

11.jpg

腰截山表面看是座土山,实际上有很多石头,尤其是北坡,大大小小的石头到处可见,只是没想到居然会成就一位自学成才的石艺爱好者。

开始以为山上的石头都是油母页岩,但仔细看却很像日伪时期在新屯、永安台等地经常使用的那种黑色玄武岩。

由于它质地坚硬,一般用作护坡或台阶。南台迎宾一路有个百年老台阶,就是黑色玄武岩材质的。

初雪后的腰截山草木瑟瑟,冷寂默然,然山下的人世间却别有一番景致。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竟在此刻弥合。

 

 

 

 

 

 

 

 

(4)消失的平顶山

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在1932年9月16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抚顺平顶山惨案,奇怪的是这地方居然在日伪时期的老地图上找不到,好像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这是为什么呢?

12.jpg

对于一向严谨的日本人来说,这种情况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事出反常必有妖,因为这是日本人刻意掩盖的结果。平顶山事件后,他们在栗家沟和千金堡的废墟上做假房子蒙骗世人,同时极力否认平顶山的存在。

日本人先是炸塌山崖掩埋遇难者尸体,然后再推倒被烧毁的断壁残垣,在上面铺设道路,就是要彻底抹去平顶山这个地方,当然更不会在地图上标注。

没有平顶山自然就没有平顶山惨案发生,这是日本人的如意算盘,也是平顶山消失的主要原因。

13.jpg

另一个原因是平顶山历史短暂,这里原是一片丘陵,从平顶山后面的腰截山向南伸出一道山梁,在今天纪念碑山与栗子沟西山之间就是后来的平顶山,但当时并没有村庄。

1912年,在杨柏堡坑试行先进的水砂充填采煤法取得成功后在各矿井推行,1918年开始在刘山、栗家沟等地挖取砂石,栗家沟南面这个小土山成了采砂场,被挖平形成一片荒地。

随着日本炭矿规模不断扩大,杨柏堡和腰截子的矿工越来越多,日本人就允许矿工来这块荒地盖房,人越聚越多,大致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形成一座以矿工为主要居民的村庄,起名叫平顶山。

当时的平顶山和栗家沟相邻,之间只有一道铁丝网。铁丝网是满铁附属地的边界,有个沟门白天开放,供来往行人通过。铁丝网里面是栗家沟,外面是平顶山,这道铁丝网就是两村分界线。

14.jpg

根据老地图,满铁附属地边界在腰截山的南边,经过实地考察,认为铁丝网应该在南昌路桥洞子和平顶山纪念馆北面围栏之间,南昌路从这里向南逐渐上坡,符合当时的平顶山高于栗家沟的地理状况。

处于两山之间的平顶山南边是千金堡,北面是栗家沟。从该段南昌路的南北剖面来看,今天的运输部东总工区门前地势最高,应该就是当年被挖平的山头。

此处的东西剖面分成几个平台,以南昌路为基准,东侧向上第一级东总工区大院,第二级铁路,第三级平山南街,第四级是最高点栗子沟西山。西侧分两级,向下遗骨馆,向上纪念碑山。

由此可以看出当年平顶山的地形,是以被挖平的山头为中心,西面是高两三丈的断崖,就是现在的纪念碑山。

15.jpg

由于丘陵地带的地形比较复杂,纪念碑山原本也可能与平顶山相连,因后来挖掘砂石分开,平顶山头被挖平,纪念碑山形成断崖,平顶山村民当时称之为西山。

东面是平缓的山坡,直至栗子沟西山(平顶山村民叫它东山)脚下,北面到两村交界的铁丝网,南面到遗骨馆南端,长度为400-500米,宽度为100-150米左右,符合平顶山比较狭长的记载。

16.jpg

平顶山居住的主要是矿工及家属,所以有专家认为平顶山实际是个小镇的规模,除了一些民居,道路两侧有一些店铺,还有个老君庙。

平顶山村西面的西山脚下,就是当年屠场的位置。在平顶山村民回忆里叫西山根,也叫东山沟、东山坡等。当年官方报告里统称为平顶山西南沟里,现在的表述则为平顶山西侧山崖下。

这里的地形为沟形的小坡度洼地,是平顶山村和西山之间一个小山沟,上面种满牧草,是块草坪。

17.jpg

种草是因为有个日本人的牧场,叫山田牧场或千金牧场。牧场的北面有个房屋,当地人叫牛奶房子。

牛奶房子是在平顶山事件中非常重要的地标,栗家沟和平顶山之间的铁丝网也在牛奶房子附近。

屠场就在牛奶房子的南面沟里草坪上,据村民回忆在长150米、宽200米的范围内。当时屠场被日本人团团包围,东西两个山头都有人把守,北面还有铁丝网,三四挺机枪就架在东面山坡。

日本人将村民由北向南驱赶到牛奶房子南面的草坪上,就在今天遗骨馆一带,然后全部予以杀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悲剧。

日本人在平顶山屠杀后来到附近杨柏堡火药所,在那里的水池子洗涮带血的刺刀等。

曾有人说那个水池子是今天十一厂附近的老虎台矿西注砂井沉淀池,其实是错误的。

因为水砂充填设施始建于1936年,发生平顶山惨案时并不存在。至于那个火药所水池子是否还在十一厂院内,不得而知。

虽然平顶山已彻底消失,但那段惨痛的历史永远不会消失。

 

 

 

 

 

 (5)平山站的寂寞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后面有个老电车站,因为在平山地区就叫平山电车站。

平山站是抚顺电铁刘山支线上的一个车站,当年为了配合胜利矿建设,从东岗到刘山建了一条兼营货运和客运的电铁线路,就是始建于1953年的刘山支线。

18.jpg

平山站的周边都是一些抚矿企业,在胜利矿红火的年代,在这里坐电车的人还是不少的。随着胜利矿的停产,这里也逐渐冷清起来,特别是2009年电铁客运停运后,平山站彻底废弃。

从平山纪念馆西侧路口走进去,就能看到一座带有抚矿集团标志的平山站水泥雕塑。它矗立在一片荒草之中,早已失去往日光彩。有棵杂树正好挡在前面,使它显得更加落魄。

平山站旧址在雕塑东一百余米处,刘山支线是单线,平山站也是简易的单侧站台。如今红砖砌就的站台依然还在,两个站牌完好无缺。

19.jpg

平山站地处偏僻,平时极少有人经过。走在雪后的站台上,只有吱吱嘎嘎的踩雪声和身后留下的脚印,真是一个寂寞的车站。

站台东面的平房是同样废弃的平山转运站,门窗被砖石封闭得死死的。一间失去功能的房屋,倒是可以回想当年的样子。

转运站前是铁路岔路口,刘山支线在这里分成两路,一路直行向西,另一路向北转去。

20.jpg

这两条线路一个锈迹斑斑,一个铮光瓦亮,阳光下看上去泾渭分明,好似通往两个不同的世界。生锈的线路通往刘山终点站,发亮的线路说明仍在使用。从目前情况来看,只能说刘山支线处于部分废弃的状态。

由于刘山支线的特殊情况,岔路口依然还是最原始的人工扳道岔装置和木质岔枕,这种配置在别的线路上已经几乎看不到了,算是平山站的典藏。

站在平山站水泥雕塑处向北眺望,可以看到远处的腰截山。站台上当然看不到那么远,向东望去是铁道两侧纪念碑山与腰截山中部向南延伸的山梁形成的小峡谷。

平山站的北面地势略高,在腰截山山梁西侧是个有围墙的大院。

据说大院里以前是西露天矿火药库,1981年成立抚矿十一厂五车间,应该就是曾经说过的那条与刘山支线并行的废弃铁路终点。如今大门紧闭破败不堪,看样子也是闲置很久了。

21.jpg

它的北面原是胜利矿的东注砂井和东排气井等一些矿山设施,现在有一家成立于1994年的企业,即抚顺矿区东鹏造纸厂。

平山站附近还有金刚水泥厂、抚矿研究中心新开发的固废基地等一些单位,但道路来往车辆极少,看来寂寞的不只是电车站。

难得看见几个穿着抚矿集团服装的工人在铁道旁拔草清理,闲置的平山站居然还有人前来维护,或许它还在期待有朝一日能够重启。

其实,寂寞的不是眼前的车站,而是人的内心罢了。

 


上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