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给中国的音乐界补点钙
给中国的音乐界补点钙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7日

王  珏

我叫王珏,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老师,音乐是我的老本行,一直以来,音乐让我喜又让我忧,但是,不知从何时起,音乐让我忧的越来越多,而喜的却越来越少。所以,一直写音符的我,突然想写点儿字,写点儿让我忧的那些事儿!

不知何人说过:中国从不缺少有才华和聪明之人,但,中国却缺少有骨气和智慧之人。

我们总说要与世界接轨,可我们忘了,我们自己就是世界的一部分!

我们总说要为人民服务,但我们忘了,我们自己也是人民的一部分!

这两种观点代表了中国音乐界的两大阵营,他们既互相融合又相互对立,一个“外忧”,一个“内患”,而在这“外忧内患”的双重夹击下,中国的音乐界同仁们慢慢的迷失了自己!

所谓“外忧”,是指中国一向引以为豪的五千年文明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丢盔卸甲,体无完肤。仅就“音乐”领域来说,从音乐的基础理论,律制,乐器改良,到乐队的编配,音乐作品的审美和评判标准,再到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以及演奏形式等等,都基本上打着“中西合并”的旗号,被西方文明彻底打败了。

再说“内患”,是指中国音乐界在中国所特有的权贵和利益面前的集体无意识溃败。

中国传统文化给了作曲家灵感,西方音乐体系给了作曲家经验,但是,作曲家自己要写什么样的音乐应该只有作曲家本人才最清楚,作曲家应该是独立于这两者之外的,虽然我们很多的灵感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应该是为我所用,而不是被之束缚。西方的音乐体系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方法,但是,在我们学习西方强大而完善的音乐体系的同时,我们也很容易被潜移默化的灌输了他们的审美标准,特别是内心听觉的标准和体系,而这往往就是阻碍我们大多数中国作曲家成为真正独立的而有自己音乐语言的“成熟”作曲家的最大瓶颈,西方强大而完善的以古典时期为主的交响乐队形式的音乐体系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全世界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同仁们,尽管很多来自不同文化的作曲家在这个基础之上结合了很多自己民族和文化的音乐元素,但是,最终的评判标准却还是没有改变的,因为,大家的内心听觉标准已经被“那个体系”所占据了,无法摆脱。也正因如此,很多所谓有“个性”的作曲家的音乐也只能是有些“个性”的“四不像”作品。而有些作曲家虽然摆脱了“西方传统”音乐审美标准的束缚,却很难摆脱“西方现代”音乐中的观念上的束缚,因为,大家觉得这是“先进”的,归根结底,“西方”两个字本身在我们中国,甚至在古老的“东方”就代表着某种意义上的“先进”。

另外,在演奏方面,国内交响乐团的指挥和艺术总监们常常告诉作曲家,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音乐作品和声音音响,而他们所依据的就是他们所熟知的以古典音乐为基础的西方的音乐体系。面对这些人语重心长的指导和教诲,大部分的作曲家也只能听而从之。而这主要是源于作曲家的不自信,和对自己的作品和自己内心听觉的不自信,而这种不自信往往是因为我们创造的“新”的声音是在音乐学院里和音乐界所公认的西方音乐审美标准之外的“声音”,所以,作曲家的心就动摇了。而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作曲家,是应该告诉指挥家和演奏家们按照惯有的“经验”所听不到和想不到的“声音”,他们应该是在和作曲家的合作中学习到“新”的声音的“可能性”,而与此同时,作曲家也在用自己的作品“创造”着新的“传统”。而这种作曲家的“创造”在中国的音乐界往往是要被“妥协”的,因为,给你钱的人会告诉你他们对音乐的要求,就如同订做一张桌子一件衣服一样,作曲家写“音乐”是“私人订制”,而这样的假“委约”机制,已经影响了大量中国作曲家的创造性和原创性,甚至影响了作曲家的创作观念和人格品性,因为,慢慢的,作曲家们已经默认了这种畸形的创作委约机制,最终音乐作品成了消费的产品,而作曲家则成了有文化的商人。

在这“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作曲家应该有“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人格”,因为,如若没有,就算有再高的才华也只能“随波逐流”,最终让自己的才华“付之东流”。

我认为,无论是作为作曲家还是作曲老师,我们在学习和传授作曲“四大件”等西方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和学生们的“内心听觉”,而“保护”的最好办法就是“相信”,相信自己的耳朵,相信自己的心所感受到的,相信自己内心那最微弱的声音,从而让师生们在接触西方伟大音乐作品的同时,不会在学习中让自己原本有的“内心听觉”被西方的“听觉标准”所替代,从而迷失了自己,让自己最终无所适从。

我们在了解西方音乐体系的同时,首先,更应该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因为,我们往往容易在西方音乐体系中迷失自己,并不是我们了解西方太多,而往往是因为我们了解自己太少了。也正因如此,很多作曲家提倡要写出“接地气”的作品,为了“接地气”去接触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往往这一接触和了解,又会发现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这让很多人刚从“西方现代”的井里逃出来,又迫不及待的跳进了“中国传统”的井里了。

在国内,经常听到学者们讨论一个话题,就是西方现代和中国传统哪一个更重要?二选一,两大阵营,非友既敌,非敌既友,吵得不可开交,这让人看得既可笑又可悲。因为,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面前,我看到更多的却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同时,在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影响下,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的成果也变得越来越狭隘和不知所云。没有“灵魂”的东西无论是东方传统还是西方现代都只是没有意义形式上的“新衣”而已。所以,我们所争论不休的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哪个更重要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事物总有好坏两面,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亦是如此。我们既不应该被西方现代所束缚,更不应该被中国传统压得喘不过气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应该是都重要也都不重要,因为,一个是过去,一个是未来,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你我当下的选择,是那个触动我们的那个“声音”。因为,只有当我们写出真正能打动作自己的音乐作品的时候,才有可能打动其他的人;也只有当我们写出真正属于自己内心声音的时候,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也只有在这时,世界才能看到我们,我们也才真正的属于这个世界。

作为中国音乐界的一份子,心中有话,不吐不快,希望能给包括我在内的中国音乐界的同仁们补点“钙”,让大家们的骨头能硬起来,让我们大家能够“站”着把“曲”做了!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