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萨其马
萨其马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6日

徐  剑


    萨其马,是我很喜欢的一款甜点,它多出现在西饼屋、食品店或超市里,再加上听起来很“舶来品”的名字,使我一直认为它是西式甜品,直到近日重温《孝庄秘史》,看到这样一段:娜木钟格格给当时已是圣母皇太后的大玉儿端上来一道点心,说让太后尝尝咱们的家乡点心萨其马,我才知道,这萨其马竟是我们满族的传统点心,不禁觉得自己真是孤陋寡闻,吃货的世界也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呀!

    原来“萨其马”也写作“沙其马”、“沙其玛”等,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特色甜味糕点,萨其马源于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满族入关后,在北京开始流行。

    关于萨其马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两个版本流传最广,一种说法是努尔哈赤远征时,有一个名叫萨其马的将军带着妻子给他做的点心,这种点心不仅美味,而且不会轻易变质,适合行军打仗时携带。努尔哈赤品尝之后对此点心大为赞赏,并把这种食物名命为“萨其马”。另一种说法是清朝时广州的一位满洲将军姓萨,很喜欢骑马打猎,每次打猎后都会吃些点心,且吩咐点心不能重样,有一次,萨将军特别嘱咐厨师要做一道新样式的点心,如果点心不合他的心意,他就让厨师离开将军府回老家,厨师一个失神,把沾上蛋液的点心炸碎了,心烦意乱的他大骂一句:“我要杀了那个骑马的!”然后慌忙地端出点心,没想到萨将军吃了后相当满意,忙问这点心叫什么名字,厨师随即回答:“杀骑马”,萨将军误以为是“萨骑马”,心下大喜,点心因而得名。不知传说是真是假,但它的美味是真实存在的。

    萨其马是京式四季糕点之一,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萨其马出身于北京,其实不然,萨其马原产地是努尔哈赤的老家,大抵不出从前的抚顺、沈阳一带,《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一书中说到使者进入辽宁境内时受到的接待是:“酒九行,果子惟松子数颗。胡法饮酒,食肉不随下盏,俟酒毕,随粥饭一发致前,铺满几案......最重油煮面食,以蜜塗拌,名曰‘茶食’,非厚意不设。”用蜂蜜拌制的油炸面食,是当时女真人款待贵宾的食品,笔者不才,猜想“茶食”应该就是萨其马的前身。

    到了清朝,萨其马可谓是“网红食品”,乾隆皇帝敕修了一部《御制增订清文鉴》,这是一部迄今为止仍具权威的满汉合璧辞典,在食物部饽饽类条目中收有“糖缠”条目,它的满语标注读出来就是“萨其马”,意思近似“切糕”;道光年间《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写道“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说明萨其马是当时非常流行的美食小吃和庙宇祭祀品;光绪年间《燕京岁时记》记:“十月以后,则有……萨齐玛,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可知进入北京地区后,萨其马便很少使用蜂蜜作甜料,到了今天,葡萄干、瓜子仁、山楂、枣、玫瑰丝、青梅等也逐渐成为萨其马的果料,糖是萨其马的重要标识,从蜂蜜、饴糖到冰糖、白砂糖,再到如今风行的焦糖、黑糖,都体现着人们喜爱甜食的天性。

    东北地区制作萨其马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面粉中加入鸡蛋制成面条状油炸,再用大量蜂蜜辅以白糖、奶油熬制成糖浆,与炸好的面条混合,撒上果料,晾干后切制成方块状,绵甜松软,味道香浓。

    满族是一个对中华文明影响巨大的少数民族,萨其马作为满汉饮食文化融合的见证,它身上有满清风云里说不尽的历史故事,美食好吃,而研究美食中的文化元素,更有趣。